观音婢劝道,“阿爷也不必太过生气,这都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弊病,需要逐渐理顺。平定天下,阿爷尚且不畏艰难,何必为这小小的后宫忧虑。”
李渊感叹,“比之于天下,后宫虽小,但却不可小觑,怕只怕会祸起萧墙,动了社稷的根本。阿婢向来多智,不知你对整治后宫可有好的想法?”
------
观音婢想了想对李渊道,“阿婢以为,处理此事也不必兴师动众,只要捡几个人敲打一下,来个杀一儆百,就可以震慑住那些不安分之人。”
“只要阿爷点头应允,阿婢就可以协助姨娘,一步步将后宫慢慢理顺。”
李渊看着万贵妃问道,“贵妃以为如何?”
万贵妃微笑着道,“打理后宫,本就是臣妾的本分,如果因此事让主上感觉到少许不便,还望主上能够有所担待。”
李渊含笑向万贵妃点头,眼中带着鼓励的神情,他知道万贵妃办事向来放不开手脚,宽慰她道,“贵妃知道,我是一个万事都不太放在心上之人,你只管和阿婢放手去做,至于我方不方便,你都无需顾及。”
万贵妃恭顺地微微点头,“臣妾全听主上吩咐。”
------
观音婢则是显出一副得寸进尺的样子,向李渊请求道,“阿爷,阿婢想让你忍痛割爱,借给阿婢两个人。”
李渊无奈地笑道,“看看,我说得没错吧,最终还是算计到阿爷的头上。既然刚才已经答应了阿婢,现在想后悔都来不及。”
李渊似乎能够未卜先知,好像不情愿地问观音婢,“阿婢该不是要把紫芙、青雁从阿爷身边要走吧?离了她二人,我觉着干啥事都不方便。”
------
观音婢埋怨李渊,“阿爷只想着自己方便,却没想到紫芙、青雁年龄大了,她俩服侍阿爷这么多年,阿爷也该为她二人以后考虑一下。”
“阿婢也不将她二人从阿爷身边要走,还让她们服侍阿爷,一边调教几个阿爷使着顺手的宫女,一边做些其它事。”
李渊听说还将紫芙、青雁留在他身边,才放心地道,“只要不将她二人从阿爷身边要走,阿婢怎么安排都可以。”
“还是阿婢心细,紫芙、青雁先是跟着你母后多年,后来又跟着服侍我,不是阿婢提醒,阿爷还真没想过她二人以后的事。以后她俩的事,你就代你母后替她们操心吧。”
------
观音婢顿首谢道,“谢阿爷,阿爷军务政务繁忙,如今有了阿爷的允许,我和姨娘就放手去做事了,不再在这里打扰阿爷。”
李渊笑着轻轻挥了挥手,“去吧,但不要过分操劳,首先要注意好身子。”
观音婢谢过李渊的关心,和万贵妃站起向李渊施礼,在一旁服侍的紫芙上前扶着观音婢,几个人缓缓退出万春殿。
-------
紫芙扶着观音婢,将她交给在殿外等候的覃兰、侍琴,观音婢停下来向紫芙交代,“你和青雁赶快物色几个能干的宫女,接下来我要给你二人安排事做。”
刚才在殿里,紫芙已听到观音婢和李渊所说的话,她对观音婢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她红着眼圈向万贵妃、观音婢施礼,“奴婢感激贵妃娘娘和三娘的大恩大德,”
观音婢嘱咐紫芙,“你回去服侍主上吧,按我交代的去做,我和贵妃娘娘这就去立政殿。”
------
万春殿东边,紧挨着就是立政殿。
穿过立政门,观音婢和万贵妃一起来到立政殿。
立政殿内,内侍监王和,两位尚寝、两位尚食、两位尚功和宫正,都已提前到来,在殿中等候。
------
王和是宫中品级最高的宦官。
两位尚寝,分别姓梁、姓关,掌管后妃燕见进御之次序。
两位尚食,一个姓范,一个姓董,掌管膳食、果品、酒水和时令贡品的供应。
两位尚功,除了柴尚功,还有一个是孙尚功,掌管御衣裁缝、珠宝、首饰,以及宫人的衣服、饮食。
宫正姓阎。掌管宫中戒令、纠禁、谪罚之事。下设司正,对宫人不尽职者,量权进行处罚。
除了王和是宦官,其余七人都是女官。
------
万贵妃、观音婢在立政殿正厅榻上就坐。
殿中之人向万贵妃、观音婢施礼。
然后,王和站立万贵妃身侧,七位女官站在正厅东西两边。
------
观音婢坐定后,观音婢招呼王和到她面前,小声向王和交代了几句,声音很小,只有王和一人能够听见。
交代完以后,她问王和,“王监都听明白了吗”
王和恭声应道,“老奴听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