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登基称帝的第二年,武德二年正月初三。
李渊下诏:命李世民镇守长春宫。
长春宫位于黄河津蒲渡口以西,关中的东大门潼关以北。
宫址所在的地方,三面是悬崖,东临黄河,面对着蒲津关,登高可以远望太华、中条二山,俯视黄、洛、渭三河,紧扼进入山西和中原的两条咽喉要道。
------
晋阳起兵后,李渊率大军初进关中之时,便入驻长春宫,在此接待前来归附的关中各路豪杰。
如今,李渊命李世民镇守长春宫,目的是让他关注中原和山西形势,守住长安的东大门。
这样既发挥了李世民作为定海神针的作用,又不违背李渊不让李世民继续建功的打算。
只要外敌不从山西、中原打进来,李世民就是一个摆设,无仗可打,无功可建。
------
长春宫离长安三百里,不是太近,也不是太远。
诏命下过之后,李世民马上就要带着幕僚开赴长春宫。
观音婢、杨婧、阴月娥三人都有孕在身,没有一人可以随行,李世民只好把她们都留在了长安城的太极宫里。
------
观音婢产期将近,预估临盆之时将在二月,李世民不能在身边陪伴,他心中非常不放心。再加上六皇子的生母莫丽芳刚刚难产去世,李世民对观音婢的安危更是提心吊胆,唯恐出现一点意外。
在临行之前,李世民专门请太医署吴医师为观音婢诊脉,吴医师回禀李世民,胎儿胎位正常,只要王妃心情舒畅,多作活动,一切应该无虞。
------
李世民拜托丁娘子,观音婢临产的所有事情都由她负责操持。
为防止出现,关键时候没人可用的情况发生,李世民专门将长孙湛和陆峥留下,轮番在晖政门进行值守。他吩咐覃兰,有事的时候,随时与长孙湛和陆峥联系。
一切安排完毕,李世民才带着牵挂赶赴长春宫。
------
正旦刚过,李世民便去了长春宫。
把正在待产的观音婢留在了长安的太极宫中。
干冷了一个冬天,也没见到雪的影子,立春过后却粉粉扬扬下起雪来。
一夜过后,宫中的殿台亭阁便笼在粉妆玉砌之中。
------
宫女们甚是勤快,一早起来,便将后殿月台和院里的甬路上,清理得干干净净。
观音婢由新竹、展画扶着,到殿门前赏雪,看到这粉妆玉砌的世界,观音婢心中涌起了一股出去踏雪的冲动。
她忽然想起清明渠畔的数株梅花,转首问站在身旁的新竹,“这段时间也没有留意,院墙东边的梅花开了没有?”
展画也不知观音婢问此话是何意,抢着答道,“前几日三娘让我去景淑殿,我看到渠畔西边的梅树,开了一树的花,粉红粉红的,煞是好看。”
------
观音婢脸上漾起嫣然的笑,征询新竹的意见,“要不我们去渠畔赏花吧?”
新竹看着观音婢高高隆起的小腹,想立刻打消观音婢这个冒险的想法,直接阻止道,“三娘身子不方便,奴婢可不敢带你去。”
观音婢出去赏梅的念头已起,不能实现,便憋在心里有一种无法舒展的感觉。她犯了执拗的脾气,坚持着道,“吴医师交代,让我多走动走动,这一场大雪岂不是将我封在了屋中?等到这雪全部化去,少说也要等十天半月,我还怎么走动?”
------
新竹怕观音婢不高兴,只好解释道,“这冰天雪地的,三娘想出去,奴婢可做不得主,我得问一下丁娘子和覃兰阿姊。”
观音婢笑着催促道,“那你赶快去问。”
新竹应诺,趋步走到东厢去喊丁娘子和覃兰。
不一会儿,丁娘子和覃兰从东厢出来,边走边小声说着话,好像在商议如何打消观音婢出去赏梅的想法。
------
到了观音婢跟着,覃兰向观音婢施了礼,丁娘子则满是慈爱地微笑着责备,“三娘这时候可不能耍任性的脾气,雪天路滑,要是摔着怎么办?”
观音婢看着丁娘子,露出一副可怜相,乞求道,“这刚下的雪,还没有人踩过,哪里会滑?”
丁娘子从小看着观音婢长大,知道她想办的事情,办不到誓不罢休的脾气,拗到最后也拗不过她,就让步道,“要不我安排人将渠畔的雪清扫一下。”
观音婢看丁娘子松了口,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她生怕丁娘子再改了主意,忙道,“不用再扫,踏雪寻梅才更有情趣。”
说完急着就要跨出殿门。
丁娘子赶忙让展画拿来貂皮斗蓬给观音婢披上,再让她笼上貂皮袖套,亲自上前帮观音婢拉了拉斗篷的衣襟,口中埋怨道,“一点也不听话,别一不小心,再被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