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板着脸道,“什么大王?要叫阿兄。”
观音婢莞尔一笑,改口说道,“请世民阿兄放心,姨娘和丁娘子都有过交代,每次看书都不让超过一个时辰,如果阿婢不听话,覃兰、侍琴就会跑去告状。”
说完,叹道,“我如今不是自由之身。”
李世民笑道,“有姨娘和丁娘子管着,我自然放心。”
------
观音婢接着轻声问道,“你可将战事的整个经过向阿爷说过?”
李世民对观音婢道,“阿婢说得没错,阿爷连问都没问,好像已经猜到了事情的经过。”
观音婢肃容道,“汉朝枚乘谏吴王时曾经说过,‘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要想人不闻,除非己莫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你们关于战事的奏报,连我都能看出其中的破绽,阿爷何等睿智,难道看不出其中另有隐情?”
------
李世民有些后怕地道,“多亏我主动将实情说出,要是等到阿爷问起再说,就显得被动了。”
观音婢认真地道,“知子莫若父,阿爷看你们兄弟三人就如同洞若观火,你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你如果不说,阿爷也不会说破,他会在暗中观察,你会不会在其它事情上欺瞒于他。”
“如若你心存侥幸,以为这一次能骗过阿爷,下一次还骗他,他就会对你生出防范之心。”
------
观音婢的话,将李世民惊出一身冷汗,他似乎不相信这是真的,“你将阿爷说得太可怕了,阿爷哪有你说的这么厉害?”
观音婢郑重地道,“阿爷即使不安排人监视于你,也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说不定哪一个人为了邀功,就会将你所做的事密报阿爷。”
“就拿刘文静、殷开山来说,假如阿爷吓唬他们两句,他们难道会不说出实情?”
李世民细细品思观音婢所说的话,她说的还真有道理。
------
观音婢感叹,“这世上最了解儿子的,就是父母。我刚才在看的《烈女传·赵将括母》说的就是知子莫若母的故事。”
李世民感兴趣地道,“阿婢将故事讲给阿兄听听。”
观音婢从案上拿起书,翻到《赵将括母》那篇,讲了这个她刚刚读过的故事。
------
赵国将军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要让赵括取代廉颇为将。
赵括的母亲去拜见赵孝成王,对他道,“赵括不能为将。”
赵孝成王问,“为何?”
赵括的母亲道,“赵括的父亲为将时,大王赐予的钱财,他全部分给属下。受命之后,就不再过问家事。”
“而赵括却与他父亲不同,大王赐予的钱财,他全部收归己有,整日忙着看有没有可购置的田宅。”
“他们父子不同,心中考虑的事情不一样。请大王不要拜赵括为将。”
赵孝成王道,“夫人不要再说了,此事孤已经作了决定。”
赵孝成王不听赵括母亲的劝阻,派赵括取代廉颇。果然刚满一月,赵括战死,赵军全军覆灭。
-------
讲完《赵将括母》的故事,观音婢道,“赵括的母亲深知她的儿子是什么样子,阿爷看着你们从小长大,怎会不知道,他每个儿子是什么脾性,有多大能耐?”
听观音婢这样说,李世民有些不安地道,“真如阿婢所言,在阿爷面前,我岂不是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观音婢摇了摇头,“阿爷知道你是什么样一个人,你在他面前小心翼翼,就不再是真实的自己,这样阿爷反而对你起疑心。”
“在阿爷面前,世民阿兄所要做的,就是做真实的你自己。不要伪饰、不要做作,阿爷心中会说,我真正的二郎就是这个样子。”
------
李世民感慨,“可是从我的内心深处来说,我还是有当太子的想法,将来取代大兄治理这天下。人一旦有了企图心,想做真实的自己也难。”
观音婢道,“既然世民阿兄想获取天下,那就以天下为己任,把维护大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就会和阿爷的意志保持了一致,只要你维护大唐、维护阿爷,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有错。”
李世民点头,“阿婢说得没错,我的出发点只要是为了维护大唐、维护阿爷,就可以问心无愧,做我想做的事情。”
------
想通了其中的道理,李世民心中顿时豁然开朗。
他微笑着对观音婢道,“从阿婢所讲的故事,我还明白了为将之道,为将者就要心底无私。仔细想一下,假如我们将来能取得天下,还要那些田宅、财货何用?”
观音婢也豪气顿生,合上手中书本说道,“到那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世民阿兄哪里还会稀罕那些金银、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