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淮河以北以颍水为界,西面所有的据地都已落入曹操的手中。
这使得整个寿春都笼罩在恐慌的氛围里。
汝南、汝阴、颖上相继失守,张勋战死,太史慈被擒,十三万大军和大量粮草辎重折损殆尽。
袁术这几日寝食难安,噩梦连连,曹操亲率十万大军杀来,对岸还有于禁和夏侯惇的五万大军围在下蔡,而他手中却只有两万守军驻防在庐江,想想前几年他与曹操交战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初他手握十六万大军,而曹操只有不到三万,兵力相差五倍有余,尚且被杀得大败而归。如今兵力远不及曹操的零头,更加难以应对了。
这天晚上,寿春的皇宫大殿上,百官奉召前来共商据敌之策。
“朕已下令桥蕤从江东调回十万兵马退守庐江,手谕前两日已命人送了去,不日便将返回。”
“陛下,如此贸然撤军,孙策若是趁势渡江杀来,又该如何是好!””
“说得是啊!曹操大军压境,若是再让孙策杀来,那还了得!”
这时候,有人打量着袁术的神色,斟酌着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还是派使臣前去与孙策议和为好……”
“议和?”袁术冷笑了几声,“孙策狼子野心,人尽皆知,他怎么肯?”
“陛下息怒,此乃权宜之计,依臣之见,孙策率十万大军沿江据守至今,粮草撑不了多少时日,倘若陛下愿意施恩与孙策,将江东三郡给他做封地,再封他为吴候,加以安抚,想必他不会拒绝。只要能让孙策不再生事,待陛下将曹操击退之后,再收拾他也不迟!”
此言一出,殿上众臣针对是战是和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袁术越听越火大,猛地一拍桌案,大喝道:“都给朕住口!此事不必再议,朕召你们来,是让你们商议如何对抗曹操,干孙策何事?!”
“陛下息怒,只是若不安抚孙策,如何能腾出手来对抗曹操啊?!”
这时,袁术的谋臣杨弘说道:“陛下,连日来败报不断,朝野上下人心不稳,当务之急,还需一场大胜,才能稳住人心。”
袁术眼前一亮,“如何才能大胜,杨长史可有良策?”
杨弘道:“寿春有淮河天险,而曹操却没有水军,曹操若想杀到寿春,只能强行渡河,庐江守军已在岸边驻守,只要安风津水军战船与之相互策应,待曹军渡河时,半渡而击,定能让曹操有来无回!”
“杨长史所言极是!”袁耀寻思着曹操虽然能征善战,但在水面上,却难有胜算,当即有了决断,“太子何在?”
“儿臣在!”
“朕命你即刻动身,前往庐江督战,以振士气!”
“是!”
次日晚上,曹操亲率大军抵达安风津西面渡口。
在城外下寨后,许多将士涌到河边浅滩处洗浴刷马,河岸边人头攒动,喧闹非常。
军中将士们从那日攻破汝阴直到现在,一直未能好好休整,这会总算能够稍稍洗去满身疲惫。
此时,祢衡等人正跟随曹操在一河岸边饮马。
河面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岸上也堆放了大量的竹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