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瑩闻言,便看着庞涓笑道:“好,不愧是上将军,寡人便洗耳恭听上将军的妙计”,然后心情舒畅地回到堂中席位入座。
庞涓将魏王瑩面露喜色,心中便更加欣喜,于是出言说道:“臣之计,乃是我魏国联合齐,赵,韩,楚缔结伐秦之盟,然后诸国相约瓜分秦国”。
高坐在座位,望着庞涓的魏王瑩,此时听到诸国伐秦,顿时心中十分不解,于是面带疑惑地说:“联合其他诸侯国,一同讨伐秦国?可是,单凭我大魏一国之利,便可旦夕拿下秦国,为何还要和其他诸国瓜分秦国?上将军是对我大魏将士缺乏信心?”。
“启禀我王,并非是庞涓对我大魏将士缺乏信心,而是联合他国伐秦乃是此计的关键。
西部的蛮夷秦国,的确不是我大魏的对手。可是就算我大魏攻下秦国了,贫穷弱小的秦国,于我国情民富的大魏而言,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只不过多了些荒无人烟的土地吧。
而我大魏还因此会战死许多将士,战后也需抽调将士镇守秦国各地,调拨粮食赈济秦国百姓”。
听庞涓如此一说,魏王顿时更加糊涂了。
毕竟刚才正是庞涓提出伐秦之议,可现在又陈述如此多伐秦的弊端,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便用手挠了挠自己脑袋,直直望着庞涓,压着声音说道:“上将军,你就明说吧,寡人实在没有听懂上将军的良计”。
庞涓见此,也明白魏王瑩的疑惑,便连忙解释道:“大王,秦国在我大魏西部,乃是皮癣之疾,不足为虑,我大魏随时都能剿灭。
但是齐国强大,却在我魏国东部虎视眈眈,随时都想取代我大魏,成就新霸主之位,我魏国不得不防呀”。
魏王瑩听到后,眉头皱起,满心疑惑地说:“上将军所言的驱狼吞虎之计,难道是诱使齐国伐秦?”。
话刚出口,魏王瑩心中就感到不对劲。要知道秦国和齐国相距千里,没有领土接壤,怎么会为秦国这块相对于齐国的飞地,而出兵讨伐?
庞涓听后,顿时明白自己面前的大王,恐怕已经多想了,于是便直接了当说:“大王,诸国合而伐秦,并不是侧重伐秦之事,而是在于相互猜忌的诸国。
常言道,国间无道义,而在于利。
秦人野蛮,国家闭塞,不为诸国所接纳,占据泱泱千里之地,却国家弱小,百姓贫困。
而乱世之中,弱便是大罪,秦国对我魏国而言乃是鸡肋,但是对于其他诸国而言,却是肥肉呀。
现在我大魏以盟主身份,召其他诸侯而联盟伐秦,便是顺应大势,攘平蛮夷,诸国岂会不听从?
此外一旦我诸国前来会盟,不就正好向那些躲藏在四处的宵小宣告,我大魏仍然是诸国之间的霸主吗?”
魏王听见庞涓所言,特别是魏乃诸国的霸主,顿时连声叫好。
毕竟自从魏王他继位以来,从魏文侯起,强大魏国的国势便开始渐微,四处更是宵小不断。
不说继位之时的公子绶之乱,近来国中世族的小动作也是不断,何况还有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挑战魏国的地位。此次正好一展他魏瑩在诸国的风采,看谁以后还说他魏瑩天命不受,名不言顺。
“大王,而且一旦诸国会盟而来,那平日里一直和我魏国,暗地作对的齐国,便不得不派人来参加会盟。
若是齐国不派人前来会盟,那我魏国在分秦之盟中,便许以其他国家重利,联络感情,顺势结交诸国,其他诸国岂不能向我大魏靠拢?
到时我大魏西部的隐患便轻轻被抹去,而我大魏却一分一毫便没有损失,反道在诸国之间多了许多盟友,接下来便合诸国之力一同威吓齐国”。
庞涓话音一落,魏王瑩顿时脸色难看地说:“秦国就这样白白让其他诸国瓜分,而我魏国就在旁边眼睁睁看着,分毫不取?”。
秦国就算再贫弱,但毕竟也是一国的利益呀,在魏王眼中也是一份不小的利益呀。现在魏国作为盟主,鞍前马后却没有丝毫好处,哪还当什么盟主呀?
庞涓一听顿时解释说:“我王莫慌,此乃缓兵之计也。
秦国贫弱,就算列国得到,短时间也无法因此快速强大起来。而且列国还要分兵驻守于秦地,何况秦人蛮横粗鲁,那是那么容易被驯服,到时必定四处叛乱,从而白白消耗列国的资源和国力。
而到时我魏国便可专心对付齐国,一旦齐国被我魏国击败,我大魏便还是当世最强的国家。到那时,我大魏想要什么,不就是大王您的一句话吗?诸国谁敢不从呀”。
听完庞涓的话,魏王瑩顿时茅塞顿开,拍手大声道:“好,上将军不愧是我魏国的名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