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公公的丧礼隆重举行,赵宇力主让其陪葬自己的陵园内。
万长安得了赵宇的命令,疯狂的抓起原先谢系一脉的人,一时之间淮国朝堂上人人自危,一些原本不是谢系一脉的,却又得罪了万长安一系的人,也被趁着这股风头抓了起来。
谢清一家虽然有万云天的保护,但面对万长安依旧没有丝毫作用,一家人尽数下狱,只是清点名册的时候,唯独不见了为谢步远赶车的老人。
万雅在宫中看着那奏折上的名字一个个被下狱,心中越来越不安。
便是此时,抓捕于海峰的人,来到了天门关上。
李寻陪着他迎接使者,路上李寻道:“你该走的,这些人为什么而来,你该清楚。”
于海峰笑道:“我知道,但我身为天门关主将,为淮国镇守东大门,又岂可因个人得失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李寻停下脚步,看着那张熟悉的脸,好似要看他是不是说的违心之言,但他失望了,于海峰那张脸依旧那么坦然。
“你若现在离去,我便当做不知道。”李寻仍做着最后的努力。
于海峰举步向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李寻在身后大声道:“你是谢步远的弟子,回去断难善了。”
于海峰举起手,挥了挥,示意自己知道了。
见了淮安来的使者,还未说话,便被喝令左右拿下,于海峰心中早有预料,也不辩驳反抗,任由自己被捆了一个结结实实。
使者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毕竟在大军之中拿下一军主帅这种事,很少有比它更刺激的了。如今于海峰乖乖束手就擒,却也省了自己一番麻烦,却是不知道朝中那些推三阻四的家伙知道今日之事会不会后悔的捶胸顿足?
紧接着便向李寻宣读了赵宇的任命,要他全权统领天门关守军,严肃军纪,整军备战。
李寻面色如常的接过了诏命,对向自己道喜的使者道:“于将军有功于国,还请使者回去多多在王上面前美言几句。”
使者冷笑一声,横了一眼于海峰,道:“王上恨极了他,别说是我,便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保不住他。”
说完于海峰,又换上笑脸对李寻道:“王上对将军甚是器重,希望将军不负所托。”
于海峰见接任自己的是李寻,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原本他以为万长安这些人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一定会把手伸进军中来,看来王上虽然对自己深恶痛绝,却也没有拿国家大事乱来的地步。
如此便好。这是于海峰心中唯一的想法,他当日放过赵宇一行,本是出于同情,却也没想道会是今日这般结果,若说心中没有一丝后悔肯定是假的,但如果再来一次,于海峰觉得自己还是会那样做。
就在此时,外面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听起来有许多人涌了过来。
使者脸上的汗水突然便冒了出来,口干舌燥焦急的看着李寻:“李将军,这是为何?”
李寻淡淡道:“没什么大事,只是军中有人不服而已。”
使者声色俱厉道:“那还等什么?李将军快下令抓人呀!把这些敢质疑王上命令的人抓起来!”
李寻扭头,面无表情的看着使者,冷声问道:“你在教我做事?”
使者被李寻看的心中发毛,避开李寻的目光,仍强硬道:“大王如此信任你,你可不要让他失望。”
来的军士多是于海峰的人,把大门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声为于海峰叫冤。
使者感觉自己好像过了好些年一般,也不见李寻有任何命令传出,心中越发焦急,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李将军,外面围的人越来越多,赶快动手啊,不然一会儿便难办了。”
李寻指着外面对使者道:“你也看到了,军中这么多人都认为于将军是冤枉的,我若是拿不出一个能说服他们的理由,将来他们还会听我的命令吗?使者既然是来逮人的,想必对于将军的罪状清楚不过了,不若你帮我一个忙,前去为这是大头兵说上一说,兄弟我感激不尽。”
使者听罢,怒火中烧,指着李寻的鼻子,你你你的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寻猛然转过头,厉声对使者道:“回去告诉万长安,叫他收敛一点,若他敢把手伸到军中来,我砍了他脑袋!”说到最后已经是吼了出来。
使者气势被夺,连连退了几步,才面色惨白的站稳。
于海峰心中暖意生起,自己果然没有看错李寻,天门关有他在,陈国绝不可能攻进来,淮国经过一番休养生息,未尝不能再次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