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劫的赵人一字排开,俯冲下来,然而,每辆牛车当先就射出两支羽箭,箭无虚发,赵人应弦而倒。
第一波冲击,趾高气扬毫无防备的赵人就丢下了三四千具尸首。
正当赵兵惊讶万分,欲进不敢欲退不甘之时,埋伏在两侧高冈之上的慕容恪率大军突发而至,左右合击,将剩余赵兵围困其中。
领兵的赵将也是沙场宿将,窥见鲜卑人几乎都是面孔稚嫩,毫无战法,便掌握了对方底细,于是吩咐传令兵,速速汇报主将。
他一马当先,试图拖住鲜卑人,等待援兵前来。
两军接阵厮杀起来,一方虽然悍勇,但人数不占优势,况且一个个新卒如初生牛犊,下山幼虎。
燕王二公子这几日并没有教他们什么阵法,只是让他们吃饱喝足,还有,嘴边一直挂着他教的两句话:
“把他们当做野兽,一只毁坏你们牧场的野兽,咬破你们毡房的野兽。把他们当做强盗,一个杀害你们部族男儿的强盗,一个奸淫你们部族女人的强盗。”
没等到援军到来,赵兵几无漏网,或俘或杀。
慕容恪亲身犯险,甘冒矢石,于万军丛中一骑当先,直扑赵将,几个回合下来,一刀将赵将劈落于马下。
鲜卑新卒初尝杀戮的味道,被血腥的画面激发了斗志,尤其是年纪相仿的燕王二公子身先士卒,堪为表率,更是嗷嗷乱叫,意犹未尽。
但慕容恪知道,后面还有更大的战斗。
当主将得知一万大军被万余名鲜卑新卒围堵截杀后,咆哮一声,便要亲率大军,荡平敌手。
不料被副将拦下,坚决要代主将走一趟。主将分出一半兵力下山,另一半固守中军大帐。
两万大军下山,未见到激烈厮杀的场面,而是满地的尸首。在斜阳余晖的照耀下,一地猩红,满目狼藉。
副将还没来得及感慨,已经陷入了包围之中。慕容恪等得就是他们分兵出击,逐一歼灭。
一直僵持到残阳入山,这场势均力敌的鏖战还在继续,未分胜负。
然而不久,赵兵就无心恋战了,因为,西北方向燃起熊熊大火。
尽管相隔很远,但在刚刚落下的夜幕之中,还是能辨认出火光,那正是中军大帐的所在。
原来,顺着猎户指引的小路,几十名鲜卑人攀岩爬壁,上了北山,蛰伏起来。直到夜幕落下,射出了一支支火苗。
鲜卑人紧紧追逼,赵兵失去大帐,失去了方寸,只能仓惶撤退。
“杀杀杀!”
鲜卑幼虎砍杀声响彻山谷,败寇慌不择路,自相践踏,将大好的果实拱手交出……
慕容恪不愧为鲜卑第一名将,很快便定下了计谋。
赵人凭山固守,若坚守不出,根本难以撼动。而且,龙城也没有这么多兵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引诱出来,再分割包围,伺机歼灭。
这次以少破多以新卒胜精兵的成功,让慕容恪一战扬名,令赵人闻风丧胆。
此战之后,他一跃成为北方名将。多年之后,又和代表大晋的桓温遭遇……
“熙儿,慢点,别摔着了。晴儿,快把少爷追回来。”
桓熙绕着院中的木兰树奔跑,脚步很快,南康已经追不上他了。
桓温跟着来到了院中,眼前这株木兰树,从一株手指那样的粗细,渐渐有了手臂粗细。
秋去春来,花谢花开,它伴随自己在琅琊消磨了整整五年的时光。
春天如约再次来到琅琊郡,而他却要奉命离开这里。
人非草木,相处得久了,难免会产生感情。桓温无时无刻不想离开这里,重返朝堂,或重返疆场。
如今蓦然要分别,竟然又有点留念,不忍离去。
人生有多少个五年的青春,蜗居琅琊不是自己想要的终点,该走还是要走!
两年前,何充来信告知新政受挫,桓温萌生了退意,成日闷闷不乐。结果,就在他失意落寞之时,几天前,事情有了转机。
成帝下旨,调他回京任职,共同再推新政。
有了皇帝的决心,有了何充,有了自己,桓温充满信心,内心重新燃起了希望。对成帝,当然也是对自己。
接到旨意是在距离新年的前一天,桓温还有很多政事没有交接,还有很多心事未了,决定过几天再走。
而南康兴致勃勃,急欲离开,桓温便打发她们提前返京。
送走妻儿,接下来的几日里,他交接了政事,看望了郡兵,辞别了非常信赖的参军袁真。
一切都忙完了,临走前,他想起,还有一事未了!
袁宏再次成为向导,还是上次那几个人,还要再去一趟句曲山。此行,桓温不是为了欣赏山中的秋色,也不仅仅是为了和仙长告别。
时隔四年,那一幕无时不在他的脑海中。
仙长在救治疫民时,看见自己面容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