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葭没有娶了媳妇忘了娘,顾娘子心里头舒坦,笑着说道:“娘不爱吃蛋,早上还剩了一些炸海蛎丸子,我和你爹都吃过了,你们赶紧趁热吃。”
沈星也不爱吃蛋,尤其是水煮蛋,尤其是蛋黄,小时候沈时初为了养大这个挑食的孩子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
这会儿顾娘子一番心意,他勉强吃了两口蛋白,推着顾葭的手不让他喂:“相公,你那个鸡蛋留给娘,我吃不下了。”
吃完饭把碗筷收拾好,两人去菜园子摘菜,顾葭砍了一朵花菜和一颗包菜,割了一大把芹菜蒜苗,墙角两棵辣椒树结了些红辣椒,顾葭顺手摘了几颗。
中午顾娘子焖了一锅干饭,顾葭挽起袖子和沈星开始炒菜。
“阿星,你能吃辣吗?”顾葭指着包菜问着他:“吃的话我放两颗辣子炒菜比较下饭。”
“吃。”沈星来顾家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辣椒,他可太想念辣椒了。
闽人饮食多清淡,饭桌上很少能看到辣椒,沈星好奇地问着:“相公,你和爹娘也吃辣吗?”
“爹娘吃不来太辣的,也会吃一些辣,我先前在学堂念书时,师娘是川蜀那边的人,炒菜多会放辣子,我还挺能吃辣的。”顾葭边放油扔蒜白边回着话。
海蛎滑粉简单方便,依然是用地瓜粉加入调料调匀,水大开后转小火,一小搓一小搓把海蛎团子下锅,微微煮一小会儿后用锅铲背面搅动。
一碗海蛎滑粉有几分滋味取决于汤底。
除了出锅前多放点芹菜蒜苗增香,最重要的是要加入当地的特产——笋丝。
沈星早前对f市的印象是没什么美食,姜叔叔常说一句话,f市最好吃的食物都是普通人自家做的饭,尤其柴火饭的味道,是天然气煮不出来的风味。
滑粉清灵鲜香,汤上飘着嫩绿的芹菜叶,笋丝独特的香味极其诱人,沈星忍不住拿了个碗让顾葭先舀一些让他尝尝味儿。
f市人勤劳,为腾出时间干活,吃食多讲究便捷,就地取材,如这海蛎滑粉,没什么技术难度,若是来不及煮饭,加点小米粉就成了主食。
颇地道美味的一顿饭,沈星很难得多喝了一碗汤。
下午,顾葭和沈星在家拿了本话本子躺在窗前的软榻上一块儿看着书说着话。
话本写的是门不当户不对的穷秀才和千金大小姐历经坎坷依然情比金坚的经典爱情故事。
沈星顺嘴问了一句顾葭周遭有没有人家出过秀才,这才发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原来他相公还是个秀才。
顾葭在学业上天赋一般。
农家穿越里那些个男主角或者女主角的兄弟在科举路上动不动一鸣惊人,案首,解元,三元及第,高中状元,沈星看着不过图一乐。
在现代起跑线不同,普通人家考上清北国防的都是万里挑一,寒门出贵子更是寥寥几,何况是阶级差异极为明显的古代?
大环境生产力低下,笔墨纸砚金贵,乡下家庭有能力供男孩子念几年书的都不多,女孩子更是多数都目不识丁。
尽管基数小,这时候读书人的压力却一点不比现代小,甚至更难一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千千万万莘莘学子,能够到殿试的有几人?
特别是,世家子弟家族倾力培养,从小耳濡目染的文采,还有更重要的眼界和见识,岂是农门少年可以企及的高度?
天才和地才都少见,顾葭不过是聪慧一些,去年秋季,勉强吊车尾中了个附生(相当于大专学历)就消了更进一步的心思。
就这还是因为杏花村所属的乡县读书人少,竞争不怎么激烈。
不过附生好歹也是秀才,虽然没吃皇粮,没领国家工资,没什么福利,但起码,他不交税,这么个实际利益,顾葭是杏花村头一份。
喜报送达,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官差客气地和他道喜,村里人没见过世面,把顾葭当做是文曲星下凡,口中喊着顾状元,只把顾葭喊的面红耳赤,费了老大劲才让村里人继续喊他顾老幺。
那会儿顾家门庭若市,媒人踏破门槛,顾娘子挑来挑去挑花了眼。
顾葭就是不点头,哪怕镇上开布坊的李掌柜女儿长的千娇百媚他也不动心。
后来顾葭没继续读书,跑去种地。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村长是顾老爹的大哥,顾大爷万分惋惜,天天跑顾家来劝他考个功名光宗耀祖。
顾大爷画着大饼说着当官有多好,只要顾葭愿意继续努力,他们顾氏整个家族在后头支持他,精神上全心全力地支持。
嗯,树大分枝,人心不齐,顾大爷不敢在金钱问题上自作主张——那些个婆娘头发长见识短,谁会花钱给别家孩子做嫁衣?
自家事自家知,顾葭可太清楚读书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金钱,多少人考到白发苍苍还没个结果。
顾大爷没劝动人,时日一长,风光不再,种地一把好手的顾葭中秀才这么件事儿成了昨日黄花,连顾娘子都没怎么记得她有个秀才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