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两江总督衙门。
林则徐正端坐在公案之后,他的身前摆放着一面舆图,上面正描画着两江周边的兵力布局,上面描画着复汉军的兵力部署情况,而旁边则挂着一副河南的舆图,插着密密麻麻的红黑小纸条,代表着清军与太平军的最新动向。
公案之前,则坐着三名年轻人,其中一人是林则徐的次子林聪彝,一人是李文安的次子李鸿章,最后一人则是潘世恩的孙子潘祖荫,三人俱为俊杰,同列在林则徐座下担任职务,听从参赞。
不一会功夫,魏源急匆匆快步走进书房,他直接推开了书房房门,对着正坐在公案后面的林则徐沉声道:“穆公,刚刚从北面送来了情报,情况似乎有些不妙,教匪已经朝着京师去了,可僧格林沁他们还在河南!”
林则徐顿时一愣,他惊讶地抬起了头来,脸上带着几分不正常的苍白。
实际上,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里,原本就要鼎沸的两江局势在林则徐的手中渐渐安稳了下来,尤其是在得到了赵源的承诺以及潘世恩的帮助下,两江士绅已经汇聚到了林字大旗之下,倘若不是林则徐一心为了百姓,就算选择割据称王也未尝不可。
从实质上得以独立的两江集团并非一个空头派系,林则徐、潘世恩、李文安为代表的多个汉人士绅掌握着两江的财赋和人口,再加上能够接洽到外商,使得两江的练勇成为了一支难得的精锐力量,像李文安、李鸿章父子手中的淮勇差不多扩充到了六万人,林则徐手中的闽勇也扩充到了两万人左右,潘世恩虽然没有直接掌握武力,但是也通过苏州方面的团练掌握了一支八干人的团练武装。
在这种情况下,初具规模的两江集团也面临着新的抉择——所有人都从心里明白一点,赵源不会坐视两江集团继续膨胀下去,迟早有一天会面临着战与和的选择。而眼下教匪与清军之间的决战,将会激化这一进程。
林则徐匆匆接过情报,眉头不由得紧紧皱起,脸色也变得十分阴沉。
他对于清廷内部的情况极为了解,当下就明白情况已经极为不利,僧格林沁的选择不能说错,但是却忽视了京城人心的作用,而以林则徐对道光皇帝的了解,恐怕要么会换帅,要么就逼着僧格林沁加快决战的步伐,而这二者无论是哪一条,都有可能将八旗新军彻底葬送干净.......
坐在一旁的李鸿章瞥了一眼身旁的林聪彝,轻轻咳嗽了一声,道:“穆翁,情况到底如何了?”
林则徐情报直接递给了李鸿章,轻轻感叹了一声:“这一下情况有些不太妙,僧格林沁出了这么大的篓子,怕不是轻易能遮掩过去.......纵使穆相为其转圜,怕是也没办法阻止这一场决战,而以杨秀清之智,若是急战就会很容易落入他们的圈套。”
对于双方主帅的军事造诣,林则徐丝毫不加以掩饰,他认为僧格林沁虽久经战事,但是往往都是堂堂正正之师,只有持久耐战方可显其本事,反观太平军这一边,实际上的军事统帅杨秀清却颇具智谋,往往擅长用奇兵出击,一旦清军急战,那么优势就会在杨秀清这一边。
李鸿章已经看完了内容,他下意识点了点头,道:“况且这一次太平军上下齐心,而清廷却不能齐心协力,已经失去了人和,再无地利,怕是难了。”
听到二人这番话,林聪彝顿时皱起了眉头,下意识道:“爹,那咱们该怎么办?”
林则徐站起来缓缓踱步,脸上却浮现出一丝忧虑,道:“就在昨天,刘蓉已经到了江宁,不过我没有见他。”
“刘蓉?”
一听到这个名字,几人顿时反应了过来,这位可是南边留在两江的喉舌,很多事情都是通过这个人来传递,而刘蓉这一次前来,恐怕就是为了这个事情来,只是谁也不知道刘蓉代表着什么目的?
不过李鸿章除了注意到这个点以外,他还观察到一点,那就是复汉军的情报体系比他们两江强上不止一个点,情报肯定先到的武昌,等到汉王殿下做出决断再到刘蓉赶到两江,中间肯定有一天以上的时间,而直到今天,情报才传到两江。
林则徐轻轻点了点头,望向了魏源,沉声道:“默深,你代我先去见一见刘蓉,看看那位到地打的什么主意......”
魏源点了点头,他知道林则徐的意思,跟南边打交道多多少少得留个缓和的余地,如果刘蓉直接来见林则徐,一旦双方没有达成一致,很有可能会引发复汉军提前进攻两江,而眼下跟复汉军进行交战,并不符合两江集团的利益。
林则徐轻轻叹了一口气,目光却似乎看向了远方,他喃喃道:“这一仗终究会见分晓,到时候才是落定棋子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