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的试探取得了意外的效果,这使得他进一步坚定了以拖待变的想法。
但是这一想法很快就被无情结束掉,因为道光皇帝的催战圣旨已经抵达前线,他僧格林沁倘若再拖拖拉拉下去,朝廷只怕是当掉最后一条底裤都不够了。
僧格林沁无奈之下,只能先写折子回奏,将目前的情况一一说明,最后用心良苦地表示,他僧格林沁如果在这个时候贸然出战,将大清朝最后的希望掐灭,那他才是大清朝的罪人,而眼下局势已经到了必须要稳定的地步。
为此,僧格林沁希望能够让朝廷再坚持坚持,再苦一苦百姓,骂名可以由他僧格林沁来担,但是决战却不能贸然开启。
为了说服道光皇帝,僧格林沁还请绵愉和载垣一同署名回折,不过这事却遭到了绵愉的反对,他的身份实在不适合掺和这种事情里面去,不过载垣没有这样的顾虑,也就同僧格林沁一起署名。
就在僧格林沁打算继续拖延的时候,杨秀清却不打算继续拖延下去,他得知清军继续龟缩在大营后,当机立断表示要分兵而行,其中一路五万大军由翼王石达开亲自率领,直接朝着滑县、开州方向而去,摆出一副直扑山东的模样。
而另一路大军则由他本人亲自率领二十万主力,再加上十万捻军,直接向北而进,沿着淇县、汤阴和安阳方向而去,作出直扑直隶的动作。
杨秀清的这些动作很快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时间清军沿途阵线处处烽烟,太平军一路沿途打州破县,裹挟民众,使得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吓出了一身冷汗——太平军这么堂而皇之的进军却没有受到任何有力的阻拦,使得他几乎以为僧格林沁率领着三十万清军直接投降了!
太坑爹了!
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手中只有五万绿营,根本无力阻挡三十万太平军的进攻,他只好向京城连发四封弹劾僧格林沁的奏折,在他看来,僧格林沁用心之险恶已经超越了当年的袁崇焕,近乎直逼吴三桂,实在是罪大恶极。
由于讷尔经额距离京城更近,也使得他的折子率先到了京城,而原本还对河南决战带着些许幻想的道光皇帝顿时目瞪口呆,险些就此驾崩,他万万没想到面对太平军的进攻,僧格林沁就这么采取目送的态度,他着实不能容忍,也不愿意再听僧格林沁的辩解。
“来人,将僧格林沁带回京城.......着惠亲王绵愉、御前大臣奕山接管大军,火速急援京城!”
当得知道光皇帝的决定后,穆彰阿顿时感觉面前一片昏暗,把僧格林沁弄回来,将大军实际交给常败将军奕山的手里,这是嫌大清朝的命太长了吗?
他立刻前去苦苦劝谏道光皇帝,僧格林沁没有立刻出兵,恐怕有其打算,不如等僧格林沁的折子到了京城再做决断。说到底,临战换帅都是大忌讳。
然而,这一次道光皇帝的耐心的确已经用尽,他不仅仅对汉臣产生了怀疑,对蒙古出身的僧格林沁也带着深深的怀疑,老皇帝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除了爱新觉罗!
穆彰阿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实际上他为僧格林沁说话已经冒了很大的风险,且京城中也不乏有人产生质疑,这个时候说多错多,他只能先回禀道光皇帝,先解决眼下最要紧的事情,那就是全面放弃直隶防御,将直隶总督讷尔经额麾下所有兵力集中到京城。
除此之外,穆彰阿向道光皇帝进行劝谏,立刻东狩盛京,说白了就是赶紧跑路,一切等到关内局势平稳后再说。
道光皇帝顿时勃然大怒,他直接朝着穆彰阿进行了怒喷。
“朕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可也钦佩崇祯的骨气!朕绝不做逃亡的天子,要逃你们逃去,朕就算是死,也要死在煤山之上!”
得,穆彰阿挨了一通教训,还没法说话,只好再委婉地进行劝谏,当下京城局势已经不太安稳,原先的迁八旗百姓前往盛京的计划还没有完成一半,尚且还有二十多万八旗老弱妇孺,倘若被太平军攻破京城,只怕到时候会有不忍言之事发生。
当年满洲入关以来,对汉人所犯下的种种杀孽,他们这帮子满洲子孙可没有忘记,时时刻刻当成祖宗荣耀记在嘴边呢!
这一回终于轮到汉人对他们进行犁庭扫穴,自然让这帮满洲子孙瑟瑟发抖。
要知道,在此之前,那些被复汉军和太平军攻破满城内的满洲子孙可没落个好去,复汉军这边还好一点,军纪比较严格,对这帮子孙的处置也都是集中在后续的劳改营里面进行,可是太平军却不一样,他们信奉的东西更加极端,对待满城内的满洲子孙们也自然过激了许多。
道光皇帝仔细想了想,他觉得把一窝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确有些不太保险,当下便决定安排内务府大臣文庆、上书房师傅杜受田、卓秉恬等几名臣子,带着老四奕詝和老六奕欣,再带上密匣一同赶往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