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向礼萨汗是这样报告的:“...王储殿下在作战中身先士卒、英勇无畏,屡屡亲自率部上阵且把指挥部设立在最前线,因此我军两翼崩溃后,王储殿下来不及撤退,且在危急关头,王储殿下多次拒绝抛弃部队而独自逃离,这才致使王储殿下和部队尽皆陷入重围。”
这番说辞无疑是狡猾而巧妙的,一方面把北华军可能要负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一方面又再次给巴列维脸上贴金,声称他之所以没逃出来,是因为他亲临最前线且不愿意抛弃部队独自逃跑,这让礼萨汗即便心有稍许疑虑也无法说出,毕竟巴列维的“英勇表现”是有目共睹的。礼萨汗随后致电卫立煌,询问可否先把巴列维救出包围圈。
卫立煌回答道:“救出的办法也不是没有,但是,如果王储殿下独自撤离,那么包围圈内的贵国军队必然军心动摇、士气衰竭,认为自己已被抛弃,继而无心战斗,全军覆没也极有可能。况且,王储殿下倘若抛弃部队独自撤离,怕是对王储殿下的声誉会有很大负面影响。”
礼萨汗顿时哑口无言,因为卫立煌的回答都戳进了他的心坎里。单独救出巴列维,自己苦心经营的五个卫队师里就有三个会全军覆没,这种损失是礼萨汗不愿意接受的,另一方面,自己当初把巴列维送去打仗就是让他去镀金的,打了胜仗才能镀金,打了这么大的败仗,那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声名荣誉都会前功尽弃,这对巴列维以后继承王位肯定会有很大的弊端隐患。无奈之下,礼萨汗只能询问卫立煌:“当务之急究竟该怎么做?”
卫立煌回答道:“唯有打败盟军才能平安无事地让王储殿下带着部队凯旋归来。请国王陛下给参战的贵国军队各部下达死命令,这样,万众一心、殊死奋战,最终胜利才会属于我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礼萨汗国王可不是泛泛之辈,他从卫立煌的这个回复里隐隐地嗅到了异样的味道,但他此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按照北华军安排的去做。
在急得火急火燎的国王陛下的亲自起草和督促下,一份份紧急电报不断地从德黑兰飞到伊拉克战场上的伊朗军各级指挥部,内容自然是无需多言了。礼萨汗国王当然不能直白地说“务必救出王储”,所以他下达的命令是“务必救出基尔库克的被围部队”,但所有的伊朗军高层都知道国王陛下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礼萨汗国王此时是真的急红了眼,在督战电报里既悬以重赏又措施极其严厉地强调了消极作战的严重后果,在他的“圣旨”里,第一个率部突入基尔库克的部队的指挥官会得到百万巨资的重赏,还能在官位上连升三级,但是,如果有人消极避战,或指挥不力、作战失利、违抗命令、临阵脱逃,一律严惩不贷。
实际上,伊拉克战场上的伊朗军之所以出工不出力,礼萨汗国王也是有责任的,正因为他的暗中默许和授意,伊朗军才表现得如此差劲。既然现在国王陛下了死命令,伊朗军各部自然要使出全力作战了。以前可以敷衍了事,现在不行,救不出王储殿下,国王陛下“龙颜大悦”,各种好处一起来,救不出王储殿下,国王陛下“龙颜大怒”,所有人都要吃不了兜着走。这个粗浅的道理是伊拉克战场上所有伊朗军指挥官都很清楚的。
在伊朗王储身陷囹圄之后,伊拉克战场上的伊朗军总算开始认认真真、甚至是超水平发挥地作战了。无论是基尔库克还是拜伊吉,参战的伊朗军基本一改向前的懒散消极。用北华军中基层军官的话说,“这帮波斯佬总算有军人的样子了,起码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枪响三声就举手”。
伊朗军的卖力,自然大大地有利于北华军。基尔库克战场上,回援被围联军的十几万伊朗军帮助北华军缠住了好几万盟军的手脚。
“你的计划成功了。”远征军总部内,卫立煌微笑着望向萧浩然。
萧浩然点点头:“现在,赵海军他们可以展开真正的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