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霆道:“少帅,我觉得对于伊朗的这个新要求,完全可以答应,因为这是顺水推舟且对我们有利无害的好事,好处是很多的。诸位,别忘了我们打中东的目的,就是长期地控制那里,一是要打通苏伊士运河,二是要获得那里的石油资源。如何长期地占领那里,这是一个大问题,直接占领肯定是不行的,中东地区跟我们东亚文明毫无传承关系,中东的阿拉伯人、穆斯林都不会接受一个远方异族的直接统治,所以我们要扶植傀儡政权,并且还做的比英国人更加高明,否则就会重蹈英属印度的覆辙,我们要比英国人隐藏得更深一点,让仆从政权来扶植傀儡政权,既然如此,伊朗是最佳选择,伊朗人主动想挑起这个差事,我们何乐不为呢?我们又不要那里的土地,我们只要那里的石油,其他方面则由伊朗人在前面顶着,出什么麻烦乱子或反抗暴动,都是伊朗人都承担,我们则躲在后面不动声色地占好处。与其费时费力地扶植新的傀儡,伊朗人这个现成的干嘛不用?伊朗人也说了,我们在以后属于伊朗的伊拉克境内仍然有特权,所以把伊拉克分给伊朗是稳赚不赔的;第二,我们利用伊朗去打中东毕竟要花一大笔钱的,把伊拉克分给伊朗还能节省30%的资金,求之不得啊!第三,伊朗人自发自愿地用他们的军队给我们充当雇佣军、炮灰、挡箭牌,对我们来说,还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啊!能少死伤一些我们自家的士兵,让伊朗人代替我们的士兵去冲锋陷阵,并且伊朗军队根本就是免费的,奖金、抚恤金、装备费用,一个子儿都不用我们去掏,这么无本万利的买卖,干嘛不做?再说了,伊拉克也不是我们的地盘,我们用伊朗人的鲜血打下伊拉克,再借花献佛地把伊拉克分给伊朗人,也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听完杨宇霆的这番分析,将领们基本上都点头表示赞同。
张学良望向卫立煌:“俊如,你认为呢?”
卫立煌想了想,回答道:“少帅,把伊拉克分给伊朗,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利弊,我不太好说,但军事上确实是大有裨益的。根据我们对西北、新疆、中亚、伊朗的铁路网的运输力进行分析,扣除掉燃油、粮食、被服这三项,光是运送远征军三十万官兵的兵员和武器装备,就需要三个月以上,这还不包括后续的辎重消耗补充。在这三个月里,当我们按部就班地把部队运输到伊朗境内时,美英方面必然会觉察到我们的军事动向。这三个月的时间,美英方面也能加强防御,并且我们即便花了三个月时间把三十万大军都送过去,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进攻准备。现在是七月初,保守估计也要拖到十月下旬甚至是十一月份才能正式攻击。兵贵神速,如果能得到伊朗军的协同作战,更多难题都能得到解决或缓解。伊朗军即便战力不强,最起码也能和我军部队混编起来守卫占领区和占领区内的运输线。打个比方,一座攻下来的大城市如果需要一万我军官兵来守卫,那完全就可以换成三千我军士兵和两万伊朗军士兵联合守卫,这样一来,我军从我国本土运输一万兵力去中东就能改为运输三千兵力去中东并从伊朗境内就近运去两万兵力,从而进一步地减轻了后勤运输负担,同时缓解了时间上的紧急,也能让我军在战事期间用于防御后方的兵力得到削减,那么用于进攻的兵力自然就得到了间接的加强。”
张学良点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历史上在抗战期间,日军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既要继续进攻,同时又要防御辽阔的占领区,使得用于进攻的兵力随着占领区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少,所以才武装那么多二鬼子伪军来充当走狗,北华军在中东也一样,如果在中东武装当地人做“二鬼子”,可靠性肯定远不如伊朗军。如果只用最忠诚、最强劲的北华自家军队,占领的地盘越大,防御后方的兵力就越多,用于进攻的兵力就越不足,北华军不可能从本土调动百万大军去中东一边进攻敌占区一边防御占领区,成本花销太大了,后勤运输也会崩溃的,使用伊朗军既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可以不花一分钱,确实是好事。伊朗军再不济,守守后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看来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张学良看着将领们,“研究一下,如果可行,就这么办吧。”
“但是...少帅,伊朗要吞并伊拉克,这个要求对我们来说是无所谓了,但在我们盟友那边就要有些麻烦了。”徐永昌苦笑。
“哦?为何?”张学良问道。
徐永昌道:“根据商震从柏林发来的文件,土耳其之所以全面倒向德国,是因为德国开出了很高的价格,德国承诺在战后把伊拉克分给土耳其。土耳其高层声称,伊拉克以前是土耳其的领土,必须要‘回归’土耳其,但实际上还是因为石油。石油的重要性已经是共识,土耳其虽然是中东国家,但其国内的石油资源却并不丰富,所以土耳其高层对石油储量巨大的伊拉克极度渴望。在这场战争里,土耳其第一是希望得到埃及,第二是希望得到伊拉克,这两个地方的意义无需多言。除此之外,这也是土耳其‘大国野心’的一个折射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宇霆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伊拉克怎么又是土耳其的领土了?”
蒋百里道:“伊朗人以前辉煌过,人家土耳其人以前也辉煌过嘛!土耳其以前是奥斯曼帝国,伊拉克确实曾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不过,那也是上百年前的事情了。”
张学良和将领们都很哑然:“这个...只能跟德国、土耳其那边进行协商了。”
联盟国阵营里,土耳其的地位其实比意大利还要高一点,虽然土耳其的国力军力不一定强过意大利,但土耳其境内没有德军和北华军,在主权上是完全独立的,所以独立性超过意大利。不过,土耳其虽然是联盟国的“老三”,并非德国的仆从国,但也已经倒向了德国,因为土耳其位于亚洲最西端,更靠近欧洲,并且土耳其自国父凯末尔开始便把积极学习欧美西方作为改革强国策略,这一点倒颇为相似当初日本明治维新时的“脱亚入欧”口号。土耳其在苏联战争结束后也分了一杯羹,瓜分到了除了阿塞拜疆以外的外高加索地区和部分高加索地区,并且还得到辽德的双边承诺,会把埃及、约旦、叙利亚等地盘在战后瓜分给土耳其(德国单方面承诺把伊拉克分给土耳其,这隐隐间地埋下了矛盾更远)。土耳其和伊朗接壤,两国都属于穆斯林国家,但是,仆从于德国的土耳其和附属于北华的伊朗的关系其实并不和睦。
伊土两国关系不和,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领土野心的冲突。伊朗以前是强盛的波斯帝国,土耳其以前是辉煌的奥斯曼帝国,此时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大战期间,伊土两国都因为站在联盟国里而尝到了不少甜头,获得了大片的新土地,隐隐间,这两国高层(特别是军方和宗教势力)里的激进派势力都重燃起了“复兴帝国的渴望”,一个想复兴波斯帝国,一个想复兴奥斯曼帝国,麻烦的是,这两个帝国在历史上就是对头关系,疆域领土互相交错覆盖,比如伊拉克,这片地区又曾属于过波斯帝国又曾属于过奥斯曼帝国,此时联盟国阵营准备把伊拉克从英国人手里抢来并重新瓜分,伊土两国都认为伊拉克应该属于自己,自然互不买账。基于自身的利益,德国单方面地承诺把伊拉克分给土耳其,北华单方面地承诺把伊拉克分给伊朗,从而产生冲突。说白了,伊朗和土耳其都是没落的老帝国,此时两国都想抓住这个世界大战的机遇“复兴帝国”,但两国以前在历史上就关系很差,眼下必然再次因为历史原因而产生强烈争执。
另一个原因则更加尖锐,比起上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进一步地给北华军远征中东的战事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西安,中国西北地区的核心,丝绸之路的起点,东亚和西亚的重要中转站。
对于西安的百万百姓来说,西安火车站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这么繁忙了,火车犹如街道上的汽车般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画面堪称壮观,上次的忙碌时期还是苏联战争期间。眼下,铁轨密如蛛网的火车站和以几个火车站为圆心的数片城区再次日日夜夜地响彻在火车铁轮的咆哮声和汽笛的轰鸣声中,每分钟都有满载着人员或物资的军列以及被军队征用的民营火车从这里出站或入站,延绵不断、络绎不绝,火车站的调度人员忙得汗流浃背,夜里的灯光亮如白昼。车站和附近的场地都被穿着沙黄色夏季军装的人山人海以及堆积如山的物资给覆盖了。北华政府的统治地区和北华军的占领区虽然异常辽阔,但经济核心和十之七八的工业精华还是集中在东北华北二地,西北地区的工业和经济虽然不是很发达,但西安毕竟是西北的核心,所以交通跟太原、平津、沈阳等城市一样异常繁忙。西安的百姓们看着火车站附近云集的军人和堆成崇山峻岭般的军用物资,惊奇地议论纷纷:
“呀!看这架势,军队又要打仗了?前几年打苏联时就这个样子,火车一列一列的。”
“我们的军队不是在东边的太平洋和南边的澳洲打仗的吗?到西边干什么?”
“西边是中亚,中亚再西边就是德国了,难道中亚有叛乱?还是跟德国人打仗了?”
“胡说!我们不是跟德国人一起联手打美国人、英国人么?好端端的自家人打自家人?”
而在车站附近下车休息的北华陆军士兵们则抽着烟,也在三五成群地议论纷纷:
“怎么轮到我们陆军上了?这场战争不是海空军的事吗?”
“海军不是吃败仗了嘛?在珊瑚海一下子丢了六艘航母!”
“跟我们有屁关系呀!航母沉了,难道让我们去海上游泳打仗?再说,太平洋明明在东边,我们现在是往西边走!”
“弟兄们!快过来看看!”有士兵犹如发现了新大陆,惊奇地招呼着。这个士兵在火车站附近的空地上发现了一座由木箱堆成的小山,本来这些木箱都钉得结结实实,但“山脚”下的几个木箱可能是在运输过程中颠簸坏了,木板松动,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小日本的三八大盖?苏联佬的莫辛纳甘?都从哪个陈年老仓库里翻出来的破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该不是给我们用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