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西坚定地道:“区区两百海里,北华佬跟我们简直就在互相的鼻子跟前!他们发现我们也非常困难,而我们既然如此幸运地抢先发现了他们,就必须要抓紧先机,先下手为强!风暴如果彻底停止了,我们也会被他们轻易发现的!”(美军虽然预测到第七舰队被发现的概率很大,但此时并不知道第七舰队已经被北华军发现。)
斯普拉格少将还想说什么,但被哈尔西粗暴地打断了:“犹豫不决只是浪费时间!只会坐失良机!必须果断出击!起飞三分之二的舰载机!”
美军第七舰队拥有3艘航母和4艘护航航母,舰载机总数约490架,舰队里的运输舰船还额外携带了一百多架备用舰载机,整体实力是美军四支航母舰队里最强的。随着哈尔西的命令,第七舰队强行在八级大风里起飞了340架舰载机,战斗机155架,一半是海盗,一半是美军最新式的格鲁曼F6F泼妇舰载战斗机。
而与此同时,北华军第2舰队也正在起飞舰载机。
看到风暴有越来越弱的趋势后,陈季良决定抓紧机会对美军第七舰队展开攻击。第2舰队拥有3艘中重型正规航母和2艘改造航母,舰载机数量达到510架,比美军第七舰队略胜一筹。由于美军四支航母舰队兵分四路,隐隐间犯下了分兵多处的兵家大忌,因此曾以鼎决定采取逐个击破的对策,先摧毁实力最强的美军第七舰队。陈季良深以为然,看到这场风暴逐渐减弱后,也决定出击,时间跟哈尔西决定出击的时间几乎是同一时刻。此时,陈季良也不知道,美军已经发现了第2舰队,但美军并不完全确定,只是很隐约含糊地知道了第2舰队的位置。
11时50分,美军第七舰队出动舰载机,由于天气恶劣,所以花了超过40分钟的时间。
12时整,北华军第2舰队也准备出动舰载机。
12时10分,第一批的22架烈风从五艘航母上起飞。
12时12分,舰队内的陕西号突然向旗舰安徽号发来信号:请求停止出击。
陈季良吃了一惊,命令安徽号向陕西号进行回复:为何?
几分钟后,一艘交通艇艰难地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从陕西号开到了安徽号附近,艇上是陕西号舰长侯芳洲以及三位科学家,并且都是北华的著名气象专家。此战初,曾以鼎判断北太平洋地区天气变化无常,要求各舰队额外携带一些气象专家组成气象观测小组随军出动。侯芳洲接到这个命令后,居然跑进了东北大学和北华科学院,直接请来了几位气象学的大师级科学家,此时在他身边的这三位科学家,个个都是科学泰斗,分别是竺可桢、涂长望、叶笃正。把几位科学大师弄到军舰上一起参加战斗,如此荒唐的行为使得侯芳洲事后挨了海军内部的一顿批评。
“钧座!我认为现在不应该出击!”安徽号的指挥室内,侯芳洲开门见山。
“给你三分钟的时间!”陈季良不想浪费时间。
“风暴虽然变弱了,但没有彻底停止的趋势,并且还很有可能再度变强。”侯芳洲面对陈季良的疑惑,指了指身边的竺可桢三人,“这是三位气象专家的统一意见。”
竺可桢已经年过半百,由于长期户外工作,所以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但也耐不住在军舰上颠簸这么多天,他此时已经很后悔之前听了侯芳洲的鬼话而上了他的“贼船”。不过,此时他还是很全心全意地尽到自己作为一名气象专家的职责:“陈长官,我对北太平洋地区的气象变化也有一定的研究,根据这几天的实地观测和各方面的数据分析,我们都认为,眼前的这场风暴并不是突发或偶然的,极有可能会持续下去,并且会增强。其实,风暴这东西就跟大雪一样的,在真正的雪过天晴之前都要非常猛烈地持续一阵子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下中小雪一般会持续很久都不会等来晴天,而如果下起大雪,越大越的雪就会持续越短,并且雪后必然是大晴天。”
陈季良陷入思索。
在北华海军的高级将领里,陈季良跟哈尔西一样都属于敢打敢拼型的“猛将”,但比起哈尔西在勇猛之余多了几分鲁莽和急躁外,陈季良则多了几分谨慎和沉稳。沉思了几分钟后,陈季良决定相信气象学家的意见:“终止攻击!出动四分之一的战斗机,保护舰队,其余飞机在甲板和机库上待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时是12时50分,美军第七舰队的出击机群已经全部起飞,并在飞来的过程中。而北华军第1舰队则停止了攻击,做好了防御作战的准备,转攻为守。陈季良、侯芳洲等高级军官以及竺可桢等气象专家们一边等待着,一边紧紧地盯着各艘军舰上的风向器。陕西号的瞭望塔上,侯芳洲对竺可桢说道:“竺老先生,您的预测一定要准确啊!不然,我们就白白浪费了攻击机会,事后,您继续当博士、当教授、当院士,啥事没有,我可是要从海军里卷铺盖滚蛋了!”
竺可桢生气地道:“你卷铺盖滚蛋也是应该的!我现在真后悔,当初听信了你的鬼话!说什么海军要在堪察加半岛修建气象站,让我过来支持工作,原来是把我骗来跟你们一起打仗!”
侯芳洲狡辩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嘛!还不是因为您老人家是咱们中国气象学界的泰斗大师人物,我才这么相信你您嘛!您的那些学生,我估计他们能力不够,所以,还是您老将出马吧!再说了,竺老先生,您一辈子研究气象,不就是为了造福国家、造福人民嘛!您现在要是帮助我们打了胜仗,不也是造福国家、造福人民嘛!”
竺可桢气得不想跟侯芳洲继续废话了,但转过头后,他喜出望外地道:“果然变大了!”
侯芳洲急忙看风向器,果然,刚才在飞速旋转的风向仪现在已经是转动得比急速狂奔的汽车的车轮还要快。“风速多少?”侯芳洲急忙大声询问。
负责观测气象的军官回答道:“每秒31.3米!比三十分钟前提升了8米!十一级暴风!”
侯芳洲大喜:“好极了!”他转过身,狠狠地给了竺可桢一个拥抱,“回去请你吃饭!”他厉声对全舰命令道,“所有高炮和高射机枪都准备作战!”
天空中盘旋着的几十架烈风已经明显被暴风吹散了阵型,一个个在风暴中东倒西歪、摇摇晃晃。就在这时,1时05分,几艘航母的对空雷达突然齐齐发出警告:大批敌机来袭!(因为暴风太猛烈,所以侦察机起飞得很少,无法覆盖舰队周围的所有空域。)
陈季良先是吃了一惊,随后冷静下令:“起飞舰载机拦截!防空部队准备作战!”
盘旋护卫在舰队上空的烈风们齐齐呼啸向来袭的美军飞机,但是,战斗过程却非常富有戏剧性。安徽号的飞行长马国廉是这样描述的:
“获悉敌机来袭后,我和盘旋在空中的弟兄们立刻飞去迎战,与此同时,航母上已经待命的飞机也都迎着暴风而艰难起飞。但飞去迎战的过程中,我突然间觉得不对劲,天怎么这么黑?北极现在是极昼,又不是极夜。留神一看,我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整个天空已经是天昏地暗,海空之间黑云覆盖,越来越浓密的黑云正在急剧聚集。雷暴雨要来之前就是这个场面,但海面上的场面更加波澜壮阔,更加摄人心魄,因为在陆地上看到满天覆盖的黑云时好歹还有参照物,但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茫茫一片,没有参照物,使得这幕日月无光的画面更加具有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飞机、军舰,与天空大海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而天空一片黑暗,大海也一片黑暗,非常地让人心颤胆寒,简直是令人毛骨悚然,天空中的黑云在翻卷成一个个巨大的漩涡黑洞,而风暴也陡然间越来越猛烈,我和弟兄们虽然都竭尽全力地操控飞机,但真的快失控了,风太强烈了!飞机就像颠簸在惊涛骇浪里的小船,剧烈颤抖,上下起伏、左右摇摆,像一片片树叶,任凭狂风翻滚着。同一组的飞机根本无法保持队形,都已经被吹散了,弟兄们狼狈不堪。没飞十来分钟,我们看到了正在迎面而来的美军机群,数量非常多,但定睛一看后,我们都哑然失笑,甚至是幸灾乐祸,因为美国佬比我们更加倒霉,他们的庞大机群被风暴吹得七零八落,哪里是来进攻的,分明是打了败仗后正在狼狈逃跑的败军。在风暴里的战斗简直是超乎想象的,我们的精力倒有十之七八都用于控制飞机不被大风刮走,短兵相接后,哪怕美军飞机就在跟前,也只能胡乱地开火。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周围正在刮着一千个龙卷风、沙尘暴,我们和美军都骑着脱了缰绳后正四处狂奔乱窜、完全不听指挥的野马并展开互相开火对射。根本就打不了!保持飞机在空中飞行就已经力不从心了,还交战呢!完全混乱一团!风速还在继续增加,很快,不断有飞机彻底失控,被刮得像抽水马桶冲水时马桶里的东西一样,无影无踪了,一头栽向大海的飞机也接连不断。风暴是我们和美军的共同敌人,并且威胁程度和打击程度远远地超过敌方飞机。我看到根本就没办法战斗,而飞机又不断地被刮入大海,因此用无线电命令全体撤退。接到我的命令后,弟兄们都急急忙忙地赶回航母,美军则狼狈不堪地在后面展开‘追击’。结果,双方一起跑到舰队上空时,我们的飞机已经损失一大半了,美军更惨,他们一路过来已经被风暴肆虐蹂躏了几百公里,飞过来时已经损失惨重,更何况是在风暴中攻击一支严阵以待的舰队?最后,拦截美军飞机都是军舰上防空兵的事情,我们自顾不暇地只顾着在航母上降落。...”
这场美军第七舰队和北华军第2舰队的舰载机强行攻击中,北华军损失轻微,风暴帮了北华军的大忙,出击的340架美军舰载机,有100多架在飞来的途中被风暴摧毁,靠近北华军舰队时,风暴加大,又摧毁了七八十架美军飞机,同时被北华军舰队的防空火力击落了三四十架,最后的一百多架不得不放弃进攻,撤回己方舰队,但真正回去并降落在航母上的不超过三十架,其余的再次被风暴给摧毁。北华军第2舰队损失了七十多架舰载机,也同样是被风暴给摧毁的,双方基本没有飞机是被敌方飞机给击落的。由于北华军放弃了进攻,舰载机都在航母周围空域,并且北华军的航母是斜角飞行甲板,可以同时进行起飞和降落,如果都用于降落,可以同时降落两架舰载机,所以降落飞机速度比以前、比美军快一倍,另外,迫降在舰队周围的舰载机里约有一半最后被回收。这样,由于“风神”助阵,北华军第2舰队仅仅损失了四十多架舰载机,就让美军第七舰队损失了三百多架舰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