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这场整顿风波中,遭到审理和判决的将领以及军官超过五十人,三分之二属于奉系,还有三分之一属于闽系,也有几个是粤系的。经过这场人事肃清,再加上首脑沈鸿烈都因此而心灰意冷地淡出高层指挥机构,凌霄、方念祖、刘田甫等十多名奉系骨干人员都遭到清洗,因此北华海军内的奉系老派势力基本上就此瓦解。
赏罚分明是一支军队保持士气和战斗力的必然原则。珊瑚海战役固然是北华军的败仗,但也涌现很多表现出色、力克顽敌的军官。第2舰队司令曾以鼎处处以大局为重,舍己为人、指挥若定,且在第2舰队遭到美军全面猛攻时亲自驾驭山东号航母,并且在事先已经高瞻远瞩地做好备战措施,从而为北华海军保住了一艘宝贵的航空母舰,这自然是值得褒扬嘉奖的,并且曾以鼎的高风亮节也值得敬重,舰队撤回拉包尔时,很多军官都惶惶不安,反复说着“我们回去后该怎么向少帅交代”,曾以鼎坦然地说道“我是第二总指挥,所以我要负全部责任,我去向少帅请罪”,他的人格风范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除此之外,第1舰队参谋长林靖海、第4舰队副司令蒋斌、第5舰队司令毛钟才、副司令袁方乔、战列舰队司令高宪申、参谋长王新国、渤海号航母舰长袁晨凯等人在战斗中都尽忠职守且表现优异,因此也都得到了嘉奖。比如渤海号,这艘北华海军唯一的轻型航母,在战斗最后时候抓住时机奋勇反击且战果辉煌,加上之前的北印度洋海战,渤海号已经累计击沉美军1艘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2艘重型巡洋舰以及多艘其他舰艇,并且自身一直毫发无损,在珊瑚海战役里,渤海号是唯一没有受伤的北华军航母(北华海军参战的9艘航母里,回来的只有辽宁号、山东号、渤海号这三艘,山东号重伤,辽宁号轻伤,渤海号无伤),堪称是奇迹。追根溯源,渤海号是当初被北华军击沉的日本海军龙骧号轻型航母,被打捞起来修修补补并进行改造,才成为北华海军唯一的一艘轻型航母,除了渤海号,北华海军还从日本海军那里额外获得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这4艘航母,并且给这4艘日本航母都按照北华海军的舰艇命名规律而取了中国名字,可渤海号却一直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就因为长期被忽视。其实,渤海号正因为是一艘被轻视和忽略的“二手翻新小航母”,每次作战都充当预备队,结果每次己方主力舰队与对方打得两败俱伤时,厚积薄发的渤海号反而大有收获,当然,这跟舰长袁晨凯的指挥有方以及舰上官兵的浴血奋战也离不开。有功之士当然要重重嘉奖了,渤海号作为英雄军舰,更改荣誉名称“龙贲号”,并给这艘航母颁发一级长城勋章,这在北华海军里都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原先的第1舰队司令兼全舰队总指挥陈季良在辽宁号回到拉包尔后才苏醒过来,获悉己方一败涂地,六艘航母战沉,陈季良悲愤交加、情绪激动,结果伤口崩裂,险些吐血而亡。张学良获悉后亲自慰问了陈季良,并送上了一笔慰问金。
由于珊瑚海战役没有取胜,所以北华军原先的全球性战略计划也不得不随之全面更改,海军内部更加要全面整顿,一时间,各方面的事情都浩如烟海,但也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深夜,张学良的办公室。
房间里没有开灯,漆黑的环境中,张学良点起一根烟,陷入沉思,思考他的军队。
北华陆海空三军的前身是张作霖缔造的东北陆海空三军,在张作霖时期,东北陆海空三军的规模、战斗力、现代化程度、武器装备产量等多方面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在张学良时期,东北陆海空三军以滚雪球般的趋势而迅猛发展、急剧扩张,最终使得这支脱胎于旧军阀的军队在短短十多年里横空崛起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大军队。这就跟人一样,什么样的出身和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性格。自然而然,北华军也因为各方面客观原因而存在着很深的烙印和独有的特征。在北华的陆、海、空三军里,海军和空军素来关系不和,虽说谈不上势如水火,但也是互相冷嘲热讽,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初争夺发展军费、互相又抢夺功劳、海军成立航空兵部队而从空军里挖走大批飞机和人才等因素才导致的;至于陆军,则在海空军之间充当平衡力量,其实,北华陆军是偏向于空军的,一来是因为发展海军所耗费的巨额资金资源也动了陆军的奶酪,二来是因为陆军作战时对空军的依赖性远超过海军,逻辑是现成的,陆军在陆地上作战时,空军的飞机能援助陆军部队,海军的舰艇怎么开上岸援助?特别是苏联战争,这场战争是陆空军为主力,互相配合中也缔结了很深的友谊;但是,陆军也没有排斥海军,因为陆军总司令杨宇霆是仅次于沈鸿烈的东北海军的第二缔造者,对海军有感情,所以综合而言,陆军和海空军的关系都算不错,只有海空军互相之间颇有矛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海军内部存在“奉”“闽”“粤”这三大派系,对于这件事,张学良不可能一无所知,但也不是特别清楚,毕竟谁是哪一派是不会写在脸上的,而奉系和闽系的互相争斗也不可能会直接表现在张学良的面前。陈绍宽和沈鸿烈都不是小人,都不会在背后玩告密。退一步说,奉系和闽系虽然暗地里较劲,但他们对张学良的忠诚却是一样的。张学良只是不知道奉系闽系的争斗居然已经发展成了党争,产生的恶果在这场珊瑚海战役里算是彻底地暴露了出来,这让张学良也暗暗地大吃一惊。毋庸置疑,沈鸿烈是要负最大责任的,奉系和闽系的争斗里,奉系是进攻的一方,而闽系是谦让退避的一方。究其原因,沈鸿烈和陈绍宽的想法也很容易推断出来,沈鸿烈的想法是“北华海军毕竟是从东北海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福建海军只是半路上加进来的,岂能鹊巢鸠占?”陈绍宽的想法是“是的,北华海军毕竟是从东北海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只是半路上加进来的,沈鸿烈和奉系的那帮人在一开始就跟随张大帅和张少帅,他们是主人,而我们是客人,并且我们依靠张少帅才实现了海军强国的梦想,所以对沈鸿烈和奉系的那帮人,我们当然要退避三舍、以礼相待”,因此,对于奉系“得理不饶人”的咄咄相逼,闽系因为“自觉理亏”而妥协退让,陈绍宽肯定也清楚沈鸿烈的想法,所以他一直都在迁就着沈鸿烈。奉系虽然自诩北华海军的“嫡系正统”,但闽系却人才济济,海军里的人才大部分都是闽系的,因此哪怕那些军舰都属于奉系,海军也自然被闽系控制了。
沈鸿烈当然要负责,但张学良也不可能对他毫不留情,一来沈鸿烈是他多年的老部下,二来北华海军也需要沈鸿烈稳定人心,奉系虽然表现得非常糟糕,但也并非一无是处,蒋斌、毛钟才、袁方乔、王新国、袁晨凯等人都属于奉系(而林靖海、高宪申等人是属于闽系的),对沈鸿烈太绝情,这些奉系的优秀人才也难免会心头别有一番滋味;三来,沈鸿烈毕竟有功,他是东北海军的缔造者,也是北华海军的主要缔造者和建设者,当初若不是他据理力争地为海军从陆空军那里分到巨额资金,北华海军也不会建设得这么壮大。在扩建海军、训练人才、完善体系、武器研发等多方面的事情上,沈鸿烈的贡献并不比陈绍宽小,但沈鸿烈过于在乎门户之见,热衷派系争斗,这是他最大的一个缺陷和不光彩的地方。
一支军队最怕什么呢?怕的是制度僵化和党争内斗。制度僵化,主要是选拔人才的制度缺乏活力和弹力,任人不唯才,而是看资历,结果让那些资历很老但能力不突出甚至是很平庸的人占据高层或要害职位,使得那些资历很浅但能力出众的后起之秀无法晋升,从而使得整个军队暮气沉沉,得不到新鲜血液,完成不了人才上的新陈代谢;派系林立,自然指的是军队里面搞派系小圈子,把精力都用于内耗,窝里斗自然严重损害军队的整体利益。在这件事上,日本海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反面教材,历史上的日本海军,既制度僵化又派系内斗。日本海军里一直存在“战舰派”和“航母派”的争斗,支持战列舰的都是一帮腐朽昏庸的老派将领,并且这帮人又因为制度僵化而位居军队高层并拥有决策权,结果,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之前还忙着建造大和号战列舰,并打算建造4艘大和级战列舰,而这4艘大和级战列舰所耗费的资金资源可以建造12艘苍龙级航母或6艘翔鹤级航母,最终使得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严重缺乏航母,耗资无数且浪费宝贵时间建立的大和号、武藏号都白白地成为美军飞机的靶子,三号舰信浓号绕了一圈后还是回到原点,急急忙忙改造成航母,但已经晚了。这就是党争内斗的恶果。北华海军内部不存在“战舰派”和“航母派”的争斗,而是存在着以北方人为主的“奉系”和以南方人为主的“闽系”的地域争斗(其实奉系也被称为“北派”,闽系和粤系也被称为“南派”)。北华海军毕竟是中国的海军,地域覆盖范围自然要比北华陆空军大得多,南方人想当陆空军,可以选择中央军,而南方人想当海军,只能选择北华军。
在“制度僵化”和“党争内斗”的问题上,除了北华海军,北华陆军和北华空军有没有呢?答案是,北华空军没有,北华陆军以前有。北华空军的前身是东北空军,半路上没有其他派系的空军加入进来,因为全中国就蒋介石和张学良有空军,现代化水平排第三名的阎锡山的晋绥军也有过二三十架飞机,但没有独立的航空兵体系,这点微不足道的力量自然形成不了派系势力,正因为如此,北华空军一直都“血统纯正”,当然不存在内部派系的争斗;另一方面,北华空军在十几年前原本只有几百架飞机,而现在却有几万架飞机,规模和实力都暴涨了上百倍,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要不停地吸取新鲜血液,而当初的北华空军只有几百架飞机,老派人员自然并不多。飞机数量跟人员数量是成正比的,几百架飞机的老派人员和几万架飞机的新派人员混在一起,自然被稀释和融合了,再加上经过辽日战争、辽苏战争的洗礼淬炼,不合格的老派人员一批又一批地被淘汰殆尽,而后起之秀又源源不断地层出不穷,自然形成了强大而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所以,北华三军里,北华空军是内部最团结、制度最完善、风气最清明、人才选拔最有效率的军种,这是冯庸最引以为傲的一点,也是他素来看不起存在内部党争情况的北华海军的一个原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华陆军以前跟北华海军一样,也存在那两大弊端。首先,北华陆军的前身东北陆军里就存在很多张作霖时期的资历很老、能力平庸的老派将领,其次,北华陆军是东北陆军兼并了晋绥军、西北军、马家军、新疆军等很多其他派系军队而形成的,在一开始,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党争频繁,陆军里的奉系、晋系、西北系、回系等实力也争斗不断。但这两个问题经过辽日战争和辽苏战争后都基本解决了,再加上阎锡山对张学良全心全意的投效,所以,现在的北华陆军里基本不存在派系争斗,并且那些能力出类拔萃的后起之秀也已经成为北华陆军的中坚力量,北华陆军里,团级军官90%是新派,师级军官60%是新派,军级军官30%是新派,使得整个陆军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战争是让一支军队暴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今日的北华海军就是昔日的北华陆军,北华陆军也是通过两场大战才解决了这些弊端,在解决的过程中,北华陆军是吃了很多败仗、承受了很大损失的,很多叛徒和无能之辈都是在战争中被清除出去的;而北华海军基本上就一直没接受实战考验,使得这些弊端和隐患都长期地存在着,并且因为时间拖得太长而越来越严重,直到今日在珊瑚海战役里彻底大爆发。这就好像肿瘤,北华陆军的肿瘤长了几年后就被发现了,而北华海军的肿瘤却长了十几年才被发现,肿瘤自然更大,更恶性,清除过程中要承受的疼痛和要流的血自然超过陆军。另一方面,海军本来就是三军里最昂贵的军种,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在基础上就要超过陆军。说难听点,陆军死了几万人,马上就能补充起来,而海军沉了几十艘军舰,三年五载才能恢复元气。
珊瑚海战役,算是解决了北华海军里的派系争斗问题。张学良由衷地希望,也诚挚地相信,自己的海军会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但是,北华陆军在解决问题后还有静养调理的恢复时间,而北华海军则没有那个慢慢静养调理的时间,必须要一边恢复着创伤,一边坚持着继续参加战争。
接下来的太平洋战争,对于北华海军来说,必然是一场艰难的战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