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印度洋海战结束后,美国印度洋舰队退守澳大利亚,因此北华军基本上算是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权,这让德国方面欣喜若狂。北华对美英开战后,辽德联盟总司令部再度成立,这对北华军和德军的协同作战自然是大有裨益。不过,北华和德国在眼下的全球战略上却出现了较大分歧。德国方面希望北华军把重点放在印度洋上,派遣陆海远征军进攻阿拉伯半岛,与德军会师于埃及,打通苏伊士运河,释放出被“锁”在地中海里的意大利海军和法国海军,从而让德国有能力取得大西洋的制海权,最终登陆英国并将其彻底征服。实际上,这个问题让德国统帅部一直是焦头烂额。盟军目前已经在摩洛哥和埃及境内修建了数十个大型航空兵基地,越来越多的美军飞机让德国空军承受了很大压力,特别是美军的B-24和B-17重型轰炸机,对德国陆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颇为讽刺的是,德国空军回击盟军的重型轰炸机只有当初北华从美国手里买来的并且再次转卖给德国的B-17,并且因为德国空军素来不怎么重视重型轰炸机,使得德国的B-17产量大大不如美国的B-17,同时美国的B-24比B-17更多,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刺激了辽德联盟研制自己的强大轰炸机;另外,美国航空兵部队里某些有远见的高层也学习到了辽德联盟在苏联战争期间展开的“战略大轰炸”策略,结果,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马耳他、利比亚、突尼斯等德国在地中海四周的地盘都屡屡遭到美军重型轰炸机群的狂轰滥炸。除此之外,美国印度洋舰队掌握阿拉伯海制海权的期间,争分夺秒、昼夜不息地把印度境内的大批英军和大量物资运到了埃及,而被迫站到同盟国阵营里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也给盟军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主要是石油,毗邻沙伊二国的土耳其又无力对沙伊二国展开进攻,美军还在英国境内部署了很多的B-17和B-24,严重地威胁了德国本土,使得德国空军被牵制了大量军力在西欧,这都使得德军在北非的战事陷入裹足不前。
正因为如此,德国方面才希望北华对中东地区下手,配合德国彻底打垮英国。希特勒认为,只要辽德联盟打败了英国,美国就会孤掌难鸣,并且不得不退回北美洲,辽德联盟就能控制亚欧非澳四大洲,最后对付美国肯定是绰绰有余。简而概之,德国希望辽德联盟的全球战略是“先欧非,后亚太”。
北华方面则对此不以为然。首先,北华高层认为即便真的打通了苏伊士运河,驶出地中海的意法海军想要前往北大西洋参战,还要再绕过超过两万公里的非洲东西南三面的海岸线,这一路上除了意属东非和辽属马岛外,根本就没有其他补给基地,说白了,意法海军从红海开进印度洋西部海域,一路南下抵达南非后,再绕过好望角进入南大西洋,并一路北上,还要再行驶一万多公里后才能抵达北大西洋参战,这一路上肯定困难重重,以逸待劳的盟军舰队完全可以分段阻击、逐个击破。这样一来,意法海军就成了日俄战争时期的沙俄海军(日俄战争时期,沙俄海军的主力舰队都在东欧的波罗的海,为了打败日本海军,沙俄海军主力舰队不得不绕过大西洋和印度洋,航行了三万多公里,最后筋疲力尽地抵达远东海域,结果被以逸待劳的日本海军一举击破),因此,北华方面并不认为打通苏伊士运河后,就能奠定德国的必胜基础;其次,按照德国的“先欧非,后亚太”全球战略,北华就等于给德国做了嫁衣,中国的利益在亚太,不在欧非;第三,如果真的派遣庞大的海军舰队和陆军部队去中东作战,那么北华军好不容易在对美战场上取得了战略主动权就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白白地浪费掉,这对北华来说,是无法挽回的损失;第四、北华军目前还没有完全地掌握亚太地区,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包括重新被合并进去的印度洋舰队)还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不彻底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北华军却千里迢迢跑去中东北非打仗,岂不是养虎为患?后方不稳,怎能远征异域?第五,美国毕竟是远比英国更强大、更有威胁性的对手,北华就在太平洋上跟美国直接对战,在这个时候,打击美国本土更加直接,不打美国本土,却跑到中东北非打英国,简直是本末倒置。
从本国利益以及辽德联盟的整体利益去考虑,北华认为辽德联盟的全球战略应该是“先亚太,后欧非”,如果北华能把最前线推到美国西海岸,那美国就会门口失火,对英国的援助力度就会大大降低,德国攻取北非自然是指日可待。商震对德军总参谋长凯特尔说道:“英国因为有美国在背后输血撑腰,所以才能支持到现在,既然北华有机会能直接攻击美国本土,那干嘛还要先去解决英国呢?美国垮了,英国就会不战自溃。从某种意义上讲,德国在北非保持现在的局势是有利于联盟整体的,因为德国在北非牵制了大量的美国军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辽德联盟总司令部内,双方高层各执一词、争执不休。说到底,双方在考虑联盟整体利益的时候,都把本国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德国的利益重点是欧非,中国的利益重点是亚太,自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分歧。
最后,张学良从整体大局出发,向希特勒承诺“北华军在彻底消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以及彻底控制了太平洋和大洋洲后,就会帮助德军在北非和中东作战”。
因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着崇高的责任感,所以张学良必须要在太平洋上为中国本土构建绝对完善、绝对牢不可破的海上国防圈,确保中国本土绝对的万无一失,把战火始终烧在美国的家门口,达成这个目的后,北华才能放心地去帮助德国。不管怎么样,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才是第一位。
北华军接下来要干三件事:第一、彻底攻占菲律宾;第二、彻底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三、彻底占领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所罗门群岛、斐济群岛、萨摩亚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群岛等西南太平洋的重要岛屿。等北华军的这个“太平洋防线”全面完成,中国将高枕无忧,美军想要攻破北华的海上防线,无异于天方夜谭。
向大洋洲和西南太平洋进军肯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计划,但拿下菲律宾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菲律宾战事从二月初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半个月,本该如火如荼的战事此时却非常反常地陷入了宁静中。菲律宾的战事主要就是吕宋战事,此时的吕宋岛上,美菲联军已经被北华军全部压缩驱赶进了巴丹半岛,除此之外,岛上还有数万美菲联军的散兵游勇分散在岛屿各地进行零散的抵抗。北华军打得顺风顺水,十二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化整为零地在岛上搜剿美菲联军的小股部队,另一路则把巴丹半岛堵个结结实实。
巴丹半岛在吕宋岛的西南部,整个半岛呈现椭圆状,半岛由北向南延伸,北部与吕宋岛连接,半岛以东是马尼拉湾,以西是中国南海,整个半岛长48公里,宽24公里,总面积约为1400平方公里,比香港略大一些(香港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巴丹半岛上山峦叠嶂、植被茂盛,很适合退入当地的美军打山地防御战。麦克阿瑟很早之前就打算把巴丹半岛构建为菲律宾的“最后要塞”,因此美菲联军已经在半岛上修建了很多防线,半岛境内也挖掘了很多坑道工事,储备了足够五万人消耗半年的物资和粮食。在这之前,随着北华军摧朽拉枯般横扫整个吕宋岛,超过4万美军和10万菲军退入了巴丹半岛,当地还有5万多原住居民。
硬打起来,北华军肯定能拿下巴丹半岛,但北华军也不着急,因为北华军有的是时间,所以北华军采取的是“消耗战术”。首先,北华军在周围驱赶了大量的菲律宾平民前往巴丹半岛,光是在马尼拉城内,北华军第104师就用刺刀逼迫超过20万居民离开城市,前往巴丹半岛,并且还不允许携带任何能充饥果腹的食物;其次,北华军在巴丹半岛北部与吕宋岛连接的地方修建了多道防线,这些防线从巴丹半岛北部的西部沿海地区一直延伸到东部沿海地区,每道都长达30公里,像铁丝网一样延绵不断,上千门大炮、几千挺机枪、几百辆坦克和几万大军被部署在这里,使得这些防线每一道都堪称滴水不漏、森严无懈。一个个炮兵阵地、一个个机枪碉堡、一个个火力点,延绵在防线上,形成了一道道火力长城。再接下来,防线上的北华军每天就干三件事,一是抽烟聊天,等着美菲联军反扑送死,二是继续四处搜罗地抓菲律宾人驱赶进防线前面的巴丹半岛里,三是用B-17没日没夜地狂轰滥炸巴丹半岛。
负责这道“巴丹防线”的是第104师师长曲阳。站在固若金汤的防线上,曲阳笑眯眯地看着远处山峦起伏、森林密布的巴丹半岛:“耗吧!耗吧!反正老子又不着急,老子要多少粮食弹药都能从后方运过来,老子倒是要看看麦克阿瑟你能拖多久。”
这其中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很多被北华军强行驱赶到巴丹半岛的菲律宾平民纷纷跑回来,不愿意前往半岛上忍饥挨饿或承受死亡的威胁,也可能是美军将他们又赶了回来。成千上万的菲律宾平民在北华军的防线前又哭又喊又闹,要求北华军放行。一开始,北华军士兵们对空鸣枪扫射,把这些菲律宾人又吓了回去,但次数多了,菲律宾人发现,北华军其实并不会真的对他们开枪,因此再次跑回来又哭又喊又闹,不少菲律宾人有恃无恐地直接爬上北华军的阵地想要逃离。北华军士兵们只好用枪托殴打这些菲律宾人,把他们再次赶回去,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也不是办法,一来,这些菲律宾人在确信北华军并不会真的开枪后,甚至拿起木棍树枝什么的强行“冲关”,二来,士兵们要是跟这些菲律宾人打群架,既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也容易让半岛上的美军趁虚而入。但北华军也不可能真对这些菲律宾人开火,毕竟他们是平民,部队里又有很多国内外的战地记者,要是事情闹大了,会影响军队的名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曲阳为这件事闹得很头疼,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在曲阳的命令下,北华军士兵们在防线前埋设了大量的地雷,并用英语和菲律宾语在木板上写着“前面是雷区!炸死不偿命!”“前面的地下有地雷!管炸不管埋!”,然后把这些警告牌插在雷区最前面的地方。
果然,当又一批菲律宾人吵吵嚷嚷地要离开巴丹半岛时,看到这些警告牌后,一些菲律宾人不相信,认为是北华军在恫吓他们,因此壮着胆子直接趟雷区,结果接二连三地被炸得血肉横飞。看到那些“吃螃蟹者”要么化为一堆碎肉,要么被炸飞半个身子,倒在血泊里惨叫哀嚎,后面的菲律宾人都吓破了苦胆,一窝蜂地转头跑了回去。曲阳命令士兵们救治那些被地雷炸掉下半身的菲律宾人,但不去收殓那些被炸死的菲律宾人的尸体,就让那些尸体倒在雷区里腐烂发臭,从而起到更好的恫吓效果。事实证明,这一手非常有效果,既防止了美菲联军的突围,也让被北华军赶进巴丹半岛里的菲律宾人再也不敢跑出来了。
“卑鄙!无耻!”
“这些该死的黄皮猴子!居然使出这么肮脏下流的手段!”
位于巴丹半岛南部海域、马尼拉湾内的科雷希多岛上的美菲联军总指挥部内,麦克阿瑟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骂北华军。他不是笨蛋,看到北华军把源源不断的菲律宾平民驱赶进巴丹半岛里,迅速就明白了北华军的意图。巴丹半岛储备了足够五万人消耗半年的粮食,但此时进入半岛上的美菲联军官兵就有15万人,同时当地还有5万多原住民,另外又被北华军连续不断地送进来二三十万其他地区的菲律宾平民,这么一算,巴丹半岛的粮食储备只能让这么多人吃一个月都不到。为此,麦克阿瑟不得不命令把非战斗人员的口粮供应都削减一半,但这个措施也只能延迟巴丹半岛全面崩溃的时间,却不能彻底改变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