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请讲。
傅作义:充足的弹药和物资,一百万银元的现洋,以及少帅您对我的绝对信任。
张学良:第三样东西我在中原大战后就给你了,至于前面两样,两天之内办妥。
傅作义:请少帅放心,日军攻破岫岩的时候也就是我阵亡的时候。
张学良:请你多多保重,胜利之日我们要一起举杯痛饮。
发完电报后,张学良叫来杨宇霆:“傅作义的那5个晋绥军的师共多少兵力?”
杨宇霆想了想:“五万两三千。”
张学良吩咐道:“立刻调两个炮兵团给傅作义,另外在两天之内给傅作义送去五千万发子弹、十万发炮弹、五十万枚手榴弹、一千支冲锋枪、五百挺机枪、五百门迫击炮和步兵炮,有坦克的话再送二三十辆坦克给他。对了,额外运一百万现洋给他。”
杨宇霆大吃一惊:“什么?给这么多军火给他?五千万发子弹?我们兵工厂现在一年才生产两亿多发,至于那些炮弹、手榴弹、机枪、迫击炮、步兵炮的数量,都占我们兵工厂半年的产量了!真的给他的话,我们在沈阳的军火仓库起码要搬空三分之一!其他部队会有意见的!少帅,为什么给这么多的军火给傅作义?万一他私下囤积截留军火,然后擅自招兵买马以扩充他的势力,怎么办?我们可不能姑息养奸呀!”
张学良道:“岫岩的重要性你也不是不知道,我们不给傅作义足够的子弹,难道让他用刺刀去击退日军?”
杨宇霆仍然很不乐意:“少帅,傅作义可是晋绥军的人,你这么信任他是不是太...还有,晋绥军死得越多,对我们控制山西不是越有利吗?晋绥军的几个师都打光了,我们正好用我们的嫡系部队填充进去,那晋绥军的所有部队也就真正地成为我们自己的部队了,让晋绥军去跟日军拼得两败俱伤才符合我们的利益,既消耗了日军,也能借刀杀人,趁机铲除晋绥军,让晋绥军成为我们东北军的炮灰。我看啊,不但不能增加军火,应该要进一步克扣,晋绥军若是败退了,我们收拾他们也有正当的借口。”
张学良很认真地看着杨宇霆:“邻葛啊,你什么都好,就这种心思不好,你简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张学良虽然没有魏武王的雄才大略,但也要学习他的用人办法。晋绥军现在既然是我们自家人了,我们就要把他们真正地当成自家人。我们如果耍手段暗算他们,反而会迫使他们跟我们离心背德,那我们岂不是在把人家逼上梁山?岂不是弄巧成拙?你别想着什么借刀杀人了,你要是再背着我搞那些,我就真不高兴了。你上次背着我悄悄地给马仲英和张培元送军火,当我真不知道?新疆现在内战连连,祸及多少老百姓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宇霆无奈地道:“是,这件事我马上办妥。”
解决了这件事后,张学良单独召见蒋斌:“什么事情要跟我报告?”
蒋斌道:“少帅,海军副司令沈将军目前在福建参战,少帅你是知道的,我虽然搞通讯,但我是海军出身,因此海军方面的很多事情都跟我通气,让我汇报给你。”蒋斌是海军出身,曾担任海容号巡洋舰的副舰长,同时他也精通邮电通讯,在张作霖时期曾担任东北的电政交通总监,为收回控制在苏联人手里的东北电讯主权和发展中国北方电讯事业而呕心沥血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电讯行业里被誉为“南丘北蒋”。张学良目前的东北海军还不成气候,因此蒋斌只能发挥他的另一个专长,担任东北边防公署通讯厅厅长和东北交通部的邮电局局长,继续搞通讯邮政和电报事业。
张学良惊讶地道:“沈鸿烈有什么事?难道我们在福建的陆海军部队遭到打击了?”
蒋斌道:“不是这件事。少帅,沈鸿烈率领我们东北海军南下参战和避战的过程中认识了南京政府的海军负责人陈绍宽。陈绍宽以前是我们北洋的人,是孙传芳的部下,在北伐军攻打五省联军的时候投靠了国民党。沈鸿烈和陈绍宽都是干海军的,因此一见如故,还在军舰上喝了一顿。少帅,事情是这样的,陈绍宽在酒宴中,暗示沈鸿烈带着东北海军来到南方后就不要再回北方了,换句话说,就是让沈鸿烈带着我们东北海军投靠南京,陈绍宽还保证会让沈鸿烈成为南京的海军副司令。沈鸿烈大概喝多了,无意中说了一句‘谁稀罕南京的海军副司令,我们东北海军马上就成为世界一流的强大海军了,我这个东北海军负责人要远远超过你这个全国海军负责人’,结果引起了陈绍宽的警觉和好奇。陈绍宽后来套沈鸿烈的话,问上次日本海军的夕张号巡洋舰究竟是不是被我们东北海军干掉的?沈鸿烈当时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因此急忙掩饰。但陈绍宽继续追问,直接问我们东北海军是不是在背地里研制潜艇和新式军舰?沈鸿烈被他问急了,直接准备甩袖离开,但陈绍宽却拉住他,说了一句话。”
张学良好奇道:“什么话?”
蒋斌正色道:“陈绍宽说,如果张少帅在背地里悄悄发展现代化海军,他愿意挂印封金,抛弃在南京海军里的职务,转而投效东北海军。”
张学良笑了:“陈绍宽想投奔我们?”
蒋斌点点头:“是的。少帅,你有所不知。陈绍宽投靠南京这些年其实一直郁郁不得志。他早在1928年就上书给蒋介石,要求投资2000万元建造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他还把中国的海疆划分为四大战区,设想建造20艘航空母舰,组建4个航母战斗群,总耗资18亿元,而国民政府现在一年的财政收入才3亿元。换句话说,陈绍宽的这个宏图伟业一下子要耗掉南京政府六年的财政收入。”
张学良忍俊不禁:“蒋介石除非脑子发昏了,才会同意陈绍宽这个宏伟得近乎疯狂的造舰设想。不过,陈绍宽能够认识到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并设想建造航母战斗群,倒是很了不起。”
蒋斌也笑了:“少帅所言甚是,蒋介石当然没有同意陈绍宽的这个请求。陈绍宽不死心,又修改了他的造舰计划,在1930年给蒋介石再次上书,请求建造1艘航空母舰、2艘装甲巡洋舰、2艘巡洋舰、28艘驱逐舰、24艘潜艇,以及其他各种舰种,总计建造106艘军舰。但蒋介石仍然没有理睬。除此之外,南京高层的声音也是一边倒,都反对陈绍宽的造舰计划,甚至有人提议卖掉中国海军此时所有的军舰,然后购买200艘鱼雷炮艇用来守卫中国沿海的各个重要港口就行了。陈绍宽为此而气得不行。”
张学良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确实,海军的争执不管是在我们东北还是在南京,都是存在的。海军固然重要,但也确实令人难以取舍啊!”
蒋斌接着道:“少帅,陈绍宽在南京那边看到他的海军强国梦遥遥无期,但却从沈鸿烈的口里却打听到我们可能在研制潜艇和在发展现代化强大海军,所以他感到他的志向只有在我们这边才能得到伸张,因此他希望能到我们这边来。少帅,陈绍宽是南京海军的中坚人物,也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他是福建人,而清末和民国以来,一直是‘无闽人不成海军’,所以他如果投靠我们,不但可以趁机带来南京海军的大批舰艇,还能带来大量的海军人才,这对我们扩建海军来说,可是意义无穷的啊!因此,沈副司令让我把这件事转告给你,请你定夺。”
张学良摸摸下巴:“南京海军的那些老式军舰我倒不是很感兴趣,但我对各方面的人才向来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陈绍宽也是个人才,我对他当然是欢迎的,但我怕他到了我们这边来后一天到晚地跟我吵着要建造航母,那我可就要受不了了。一个沈鸿烈已经让我头大,再加上一个比沈鸿烈胃口还大的陈绍宽,我还活不活?沈鸿烈要造战列舰,陈绍宽要造航空母舰,我会被他们折腾死的。”他笑了笑,“其实,我是怕陈绍宽投靠我们时把南京海军也给带来,到时候我们就麻烦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蒋斌想了想:“少帅,我倒是有个很好的主意。”
张学良颔首:“说。”
蒋斌道:“少帅,你看我们全国陆海空三军,陆军是支离破碎的,最强大的就是中央陆军和我们东北陆军,其他林林总总的地方军阀也有一些陆军;空军主要分为三部分,最强大的是我们东北空军,南京的中央空军拥有二三百架飞机,广东军阀陈济棠也有一支地方空军,拥有百十架飞机,除此之外,其他的地方军阀顶多只有区区几架,微不足道;海军也主要分为三部分,我们东北海军,南京的中央海军,广东的粤海军。少帅,蒋介石和全国其他军阀都看重陆军和空军,对海军基本兴趣不大,并且包括南京政府在内的全国其他势力都没有能力扩建海军,唯有我们东北海军正在蓬勃发展中。我的想法是,我们为什么不索性名正言顺地统领全中国的海军呢?我们想统领全国陆军肯定不可能,我们想统领全国空军也是不可能的,陈济棠不愿意交出他的空军,蒋介石也不愿意让他的空军被我们掌握,但是海军则不同。海军是最烧钱的军种,如果我们向蒋介石提议,成立统一的全国海军总司令部,由我们东北方面掌控,我相信他肯定不会反对,因为海军烧钱啊,把全中国的海军交给我们,其实是把一个巨大的包袱扔给我们,蒋介石巴不得呢!所以,少帅,我们可以在这场战争结束后跟蒋介石提这个要求,再让陈绍宽在南京海军里做我们的内应,从而让我们统一中国海军,以后的东北海军就是中国海军,我们不但可以名正言顺地吞了南京海军和广东海军,继而以中国海军的名义进行全面发展,陈绍宽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加入我们,岂不是一举多得?”
张学良的思路茅塞顿开:“说得好!这个办法很不错!行!蒋介石没钱发展海军,我们来替他发展,他肯定不会反对。”他吩咐蒋斌,“就这么办,你马上致电沈鸿烈,把我们的对策告诉他和陈绍宽。”
蒋斌点点头:“是!我马上去办。”
走出总司令部大楼的时候,张学良猛然感到眼前寒气扑面,仔细一看,夜幕下竟然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室外气温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东北今年的第一场雪在炮火连天的黑土地上落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