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回路转的战局使得东北军总司令部内眼下的气氛已经凝重得前所未有。日军此时陆续在皮口镇、盖州、鸭绿江南岸等地修建了多个陆军航空兵机场,使得呼啸在东北战场上空的日机不仅仅有日本海军的舰载机,更多的是轰炸能力更大、战斗力更强的日本陆军的飞机。保守估计,此时日军投入东北战争的陆海军飞机已经超过400架,这使得原本只能勉强支撑的东北空军彻底落入了下风。日军在营口、盖州、鸭绿江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同日,五十多架日军轰炸机从鸭绿江南岸起飞,轰炸了沈阳,向城区内投下了七十多吨炸弹,炸毁了两百多栋建筑,虽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并且护卫沈阳的东北空军飞机和地面防空部队还击落了八架日机,但日军对沈阳的首次大规模空袭使得全城人心惶惶。东北军总司令部也挨了十多颗炸弹,最近的一颗炸弹距离张学良所在的会议室不足五十米,爆炸的震波震碎了所有的窗户玻璃。张作相担心沈阳会成为前线,因此提议开始疏散城内居民,张学良采纳了这个建议,让张作相和沈阳市长魏道明、沈阳公安局长熊正平负责这件事,优先撤离妇女、孩童、老人、学生,并把沈阳的企业工厂也开始逐步向北撤离,但所有的政府工作人员都必须尽忠职守地继续坚守岗位。
忧心忡忡的张作相还问张学良要不要也一起撤退。
张学良笑道:“伯父,你未免也太小看我了!日军现在距离我还有一百多公里,我就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如果跑了,不但打击前线部队的士气,动摇老百姓的人心,同时这也是对前线将士们的不信任嘛!我相信我的东北军不会让日军攻进沈阳的!即便日军真的打过来了,我这个少帅也会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
张作相叹口气,心里对张学良既刮目相看又惴惴不安。
当然了,张学良表面上话是这么说,还是在背后打了个电话给于凤至,让她和卢夫人、许夫人、寿夫人、马夫人一起带着子女家眷们离开张府官邸,撤到于凤至老家吉林省怀德县。于凤至对丈夫于心不忍,但也知道自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跟张学良闹意见,便顺从地带着孩子们乘坐火车前往老家。临走前,于凤至带着张学良的已经十七岁的长女张闾瑛、十六岁的长子张闾珣、十五岁的次子张闾玗、十四岁的三子张闾琪过来跟张学良告别。实际上,这四个孩子都不是张学良“本人”跟于凤至生下的,但五年来,他这个顶包父亲对这四个孩子也有了感情,因此在于凤至的默默流泪中很是大义凛然地勉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虽然张学良说的都是客套话,但他的这个举动还是让总司令部内的所有人员都感动不已。
张作相还给张学良提了一个建议:和谈解决战事。实际上,东北军和日军在打得你死我活的同时,南京方面和东京方面也在谈判桌上扯皮得热火朝天。当东北军在战场上高歌猛进、捷报频频时,南京代表们便在谈判桌上底气十足、腰板强硬(南京方面也知道,东北军占上风的时候,他们如果对日本妥协退让,张学良肯定也会不理睬南京的谈判条件);当日军在战场上开始反败为胜、转攻为守时,东京代表们便转而在谈判桌上盛气凌人、趾高气扬。张作相则是沈阳和南京互相的联系人,负责给南京送去沈阳的条件,给沈阳传达南京的条件,因此在眼下,张作相看到东北军开始失利,所以提议张学良降低要求,配合南京用和谈方式解决战事。但张学良对此很不以为然:“伯父,事到如今,你难道还看不清楚日本人的嘴脸?我们现在落下风,日本人现在肯定会在谈判桌上狮子大开口,贪得无厌地漫天要价。我当初在东北易帜的时候就发誓,绝不向日本人屈膝求和。伯父,以前我们需要时间,所以你经常帮我跟日本人低声下气,但现在,我们和日本人都已经图穷匕首见了,还废话什么?直接打到底吧!日本人除了拳头,别的话他们根本听不懂!这场战事,我们不管是想用战争手段解决还是谈判方式解决,我们都必须要在战场上取得全面的胜利!对于日本人,就一个字,打!”
看到张学良的态度仍然强硬无比,张作相也默然赞同了。
虽然张学良的对日态度没有任何动摇,但从前线不断传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让他的心情也变得十分焦虑而沉重:
“日军第16师团已经全面占领东港县,第9军正在撤退,全军伤亡1万余人,毙伤日军约3500人。”
“日军第2师团已经占领孤山镇,第4军第7骑兵旅被击溃。”
“日军第6师团逼近向青堆子湾,辽东半岛东部沿海的铁路干线已被截断。”
“日军第5师团正在进攻岫岩县以东二十公里的洋河镇,晋绥军正在抵挡。”
“日军第7师团联合第3师团正在反击营口,第125师、第33师、第123师正在抵挡,但日军飞机轰炸得十分猛烈,部队损失严重。”
毋庸置疑,日军正在猛烈地进攻辽东半岛的中北部,试图两路部队在岫岩县会师从而彻底包围在辽东半岛腹地的东北军主力。在这个紧要时候,做出抉择已是刻不容缓。于学忠、王以哲等南线方面军前线将领希望放弃普兰店、瓦房店等辽东半岛中南部地区,把主力撤退到中北部,先确保主力的安全,然后跟日军在半岛中北部继续进行持久战,以此继续大规模地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最后再趁日军疲软之际捕捉战机,反攻半岛中南部;荣臻原本是赞成把主力调到辽东半岛与日军决战的,但此时看到主力有被日军包围的危险,急忙改变态度,极力主张撤军,不但撤,而且要全面撤退,撤到半岛中北部和鞍山、本溪、辽阳等辽宁省中部地区,从而也能确保沈阳的安全;杨宇霆则是继续坚持主力位置不动,他的理由十分充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军最早在辽东半岛登陆的第8、第9、第10、第11、第12师团都已经在前线部队的浴血奋战之下遭到了极大的重创,特别是进攻旅顺的第11师团和第12师团,更加是死伤惨重、元气大伤,在这个时候,我军主力如果全面撤退,岂不是功亏一篑?旅顺的守军获悉主力都撤退后,必然士气衰竭,一旦旅顺失守,主力又全部撤退,那辽东半岛就彻底沦陷了!对于拥有强大海军的日军来说,他们接下来就可以用辽东半岛为基地,源源不断地把物资和人员从日本或朝鲜运来,从而与我军反复展开拉锯战,到时候我们再想收复辽东半岛,就难上加难了!至于日军这个所谓的大包围圈,虽然巧妙且险恶,但也不足为惧!第123师在营口不就打得很好吗?一个师挡住了日军一个师团,使得日军在营口的登陆前功尽弃,所以我们完全有能力挡住日军的这两路包抄部队!”他望向张学良,“少帅,我的意见是,抽调晋绥军去守卫岫岩,晋绥军善于防守,只要岫岩不丢,日军的这个包围圈就无法扎起来!我们在辽东半岛的主力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吃掉辽东战场上的日军!诸位,请不要低估我们前线将士们的战斗力和杀敌决心!更加不要因为日本人的这个花招就自乱阵脚!事情没有你们想象得那么坏。”
“杨参座!你这是在冒险!”荣臻急如星火地道,“营口的胜利只是侥幸!没人能够保证营口不会在下次战斗里丢掉!也没人能够保证岫岩不会丢掉!一旦这两个地方丢掉,我们就彻底回天无力!南线方面军三十万主力要是覆灭了,沈阳就不保!沈阳不保,东北就不保!”
“三十万主力,日军有这么好的牙口吃掉吗?荣厅长,你未免太长他人志气了!营口的兵力已经加强了,不会丢了!岫岩用晋绥军几个师去守,也会万无一失!你到底在怕什么?”
“日军一旦截断辽东半岛和东北后方的交通运输线,前线部队弹尽粮绝之下必败无疑!晋绥军是非嫡系部队,你用晋绥军去保障我们至关重要的后方,这更是赤裸裸的冒险!如果晋绥军消极怠战、临阵脱逃,我们到时候怎么办?”荣臻据理力争。
“荣厅长,一开始你也是赞成全面出击的,怎么现在又主张全面后撤了?个个都像你这样畏手畏脚、缩头缩脑,还怎么打仗!”杨宇霆对荣臻有点见风使舵的态度也有些恼怒了。
“我不是畏手畏脚!我是根据战局的变化而审时度势、改弦易辙!杨参座,我觉得你太过于急功近利了!你这是在拿前线的三十万军队和整个东北的命运在赌!别忘了,日军现在甚至都逐步地掌握了制空权!我们自己的军队若是打光了,难道你指望蒋介石给我们再收复东北?”荣臻反唇相讥。
“辽东半岛的胜利就在眼前,岂能半途而废!否则怎么对得起为国流血的那些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