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东北军老兵感叹道:“当年跟着老帅打来打去十几年也没见老百姓这么换送过!”
旁边的老兵说道:“当然了!当年是中国人打中国人,自家窝里斗,胜了也没什么意思。现在是跟着少帅打日本鬼子,情况不同了嘛!”
正如张学良和日本方面的预测,蒋介石和南京政府确实对遭到日本全面进攻的东北毫无援助之力。蒋介石在11月5日对外发表《告全体国民及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上将书》,声称“我全体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此刻暂且含忍,绝非屈服。如若至国际信义条约一律无效,和平绝望,到忍耐无可忍耐,且不应该忍之最后地步,则中央已有最后的决心与最后之准备,届时必领导全国人民,宁为玉碎,以四万万人之力量,保卫我民族生存和国家人格。张学良将军率军反击,乃是捍卫国土、保卫国权之正义举措,中央对东北边防军奋起反击之举给予全力支持...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对国民一致诰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东北军和日军再度开战,蒋介石的态度是:震惊、惶然、焦躁、担忧,他极度担心这场战事会成为日本全面侵华的前奏曲。一方面,他希望东北军撑住,为全中国撑住日本的进攻,同时他希望迅速解决此事,万般不希望战事会扩大,但另一方面,蒋介石也隐隐希望东北军和日军拼个两败俱伤。这样,对于南京政府来说,日本和中国北方这两个心腹大患都解决了。
国际联盟方面也采取了支持中方、反对日方的态度,声称“日本帝国此次出兵中国东北是不容置疑的主动挑起战争和破坏东亚和平的行径,日本帝国应立刻从中国东北撤军并对此行径进行全面的弥补”。而日本政府则在11月7日声称:“中国满洲政府素来顽固反日排日,对大日本帝国帝国的利益已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两年前之满洲事变,实为满洲军处心积虑策划之阴谋,满洲军无端袭击日本关东军并以武力手段悍然攫取大日本帝国在满洲的合法利益实属非法举措。张学良政权和满洲军的狂妄骄横乃是日中关系恶化之根本原因。为捍卫日本国利益,日本政府之隐忍亦已达极限,日本军队不得不决心采取断然措施,膺惩暴戾好战之中国满洲军,促使满洲张学良政权反省并恢复日本在满洲的全部利益”。
国际联盟虽然反对日本出兵中国东北的行为,并宣布要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但由于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日本对外贸易最大的合作伙伴美国并非国联成员,因此国联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基本是一纸空文。美英法三国虽然都不愿意看到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从而实力大增,但也不会为了中国而与日本宣战,再加上美国态度含糊暧昧,不愿意正面插手世界事务,因此国联和美英法列强对日本几乎没有造成任何压力。东北战场上,日军毫无顾忌地继续全力进攻,日本政府随后直接退出了国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学良其实打心底里就对南京政府和国际联盟没有抱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希望,因此在接待南京特使张群、吴铁城、陈友仁等人的时候,张学良简洁明了地道:“诸位,日本人是铁了心地想要消灭我和吞下东北,我也知道南京和国联都无法强有力的支持我,我理解蒋主席和诸位的处境。行了!日本人已是图穷匕首见,你们南京政府,特别是外交部的各位外交官们在谈判桌上就省点口水吧!你们就别再跟日本人废话啦!想跟日本人通过和谈的方式来解决这次的东北战事,无异于缘木求鱼。中央政府既然帮不了我,那么各位先生们,如果你们想帮我,那我劝你们与其在谈判桌上继续浪费时间,还不如去组织民间力量进行募捐,起码还能给我的军队多募捐一点军费,这就是你们目前对我张学良和对东北军最大且唯一的支持了。日本人既然想打,我们就跟日本人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张群等人都听得汗颜内疚不已。对张学良素来很有好感的外交部长王正廷随后把跟日本政府谈判的事务都交给了副部长陈友仁,他自己则亲自组织了一个“全国抗日募捐联合会”,一心一意地帮助张学良募捐经费。当国民政府的外交官在中日谈判桌上以及美英法列强的政府特使继续进行着毫无意义的调停活动时,都信奉“武力是解决一切争端的最好手段”的张学良则和日军在战场上继续扩大着战争的规模。11月5日,已经全面登陆辽东半岛的日军第8、第9、第10、第11、第12师团集结十余万兵力,朝着东北军重兵云集的瓦房店一带展开了全线进攻。双方彻底的全面大战就此而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