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问道:“我们的部队目前都在哪里?”
杨宇霆对答如流地回道:“第1、第2、第3、第4、第5军在辽宁,第6军在天津,第7军在热河,第8、第9军在吉林,第10、第11军在黑龙江,第12军在察哈尔,第13、第14军在山西,第15军在绥远,第16、第17军在陕西,第120师在山东。少帅,察哈尔省的部队原本是石友三的,但已经被我们吞了,现在的察哈尔省保安司令李杜将军是我们的人,所以察哈尔的部队也是东北军,肯定会参战,但我认为还可以抽调我们在绥远、山西、陕西的部队来东北参战。”
杨杰面露踟蹰地道:“但这其中有个很严重的问题。绥晋陕三省原本是西北军和晋绥军的地盘,不是我们的嫡系根基。我们在这三省的部队是东北军和西北军或晋绥军进行混合驻守的,我们现在抽调部队,抽调谁的?抽调我们的东北军?那我们的部队一走,谁保证他们不会趁机反叛?抽调他们的部队?那他们说不定会怀疑我们是趁机在借刀杀人、铲除异己。”
杨宇霆道:“那就命令他们先把炮兵部队都送来。国难当头,日本人虽然是对我们开战,但我们东北军难道不是中国军队?他们西北军和晋绥军难道不也是中国军队?东北五省若是完了,他们三省难道就能幸免?唇亡齿寒的道理还要我们教他们?再说了,阎锡山现在我们手里!晋绥军要是敢反,我们就宰了他们的老长官!”
杨杰无奈地道:“邻葛兄,话不是这么说的,你要是宰了阎锡山,那就彻底适得其反了,晋绥军必反无疑。”
杨宇霆怒道:“我们平时养着他们,给他们资金武器,他们现在岂有不出力的道理!”
张学良摆了摆手:“好了!给绥远的傅作义将军、山西的徐永昌将军、陕西的杨虎城将军发报,要求他们调动本省一半的部队和全部的炮兵来到热河省待命。他们愿意出自己的部队或者不愿意出,我也不强求。他们要是想趁机闹独立,我也不阻拦。君子坦荡荡,我素来待他们从没有嫡系或非嫡系之分,他们现在如何回报我,看他们自己吧!”
将领们都点了点头。张学良待人坦诚真挚,不在背后阴人,这确实是他的一大优点。
杨杰道:“少帅,我们确实要加强鸭绿江北岸和辽东半岛的军力。”
张学良赞同道:“嗯,你们认为该怎么加强?”
杨杰道:“第1军和第5军是我们的主力,我提议,第1军调至鞍山、辽阳一带,随时做好援助辽东半岛或鸭绿江防线的准备;第5军和第4军部署在辽吉二省的鸭绿江北岸防线,确保日军无法渡过鸭绿江,保护辽宁吉林的安全;第2军、第3军进入辽东半岛,如果辽东半岛守不住了,第1军随时可以增援。因为我们不知道日军究竟会进攻鸭绿江还是辽东半岛,而这样的安排是比较稳妥的。另外,旅顺极有可能遭到攻击,我们在那里建立的海军基地还是迅速拆除转移吧!还有旅顺、大连、安东等地的老百姓,也要赶快撤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宇霆、荣臻、于学忠等人都表示赞同。
张学良想了想,问道:“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部队要调动吗?”
杨杰摇头:“黑龙江省毗邻苏联,吉林省是我们的后方腹地,这两省的部队本来就不是很充足,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能调动比较好。”
张学良点头道:“那就这么决定了!”他顿了顿,用诚恳的目光望向将领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请诸位跟着我,一起为国而战。我在这里向大家保证,我会以身作则,履行我的职责直到最后一刻的。”
将领们一起凛然道:“愿与少帅同生共死!并肩作战!”
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的阴影如乌云团团笼罩在东北上空,一列列军列来回穿梭将辽南地区的居民百姓、政府机构、工厂设备撤往后方,然后再载着满车荷枪实弹的士兵和大量的军用物资送到前线,东北的每一座车站和码头都陷入了繁忙之中。整个东北已是战云密布。
吴铁城、张群、何成濬等南京政府的特使犹如过江之鲫地来到南京,传达蒋介石和南京政府的态度,无非就是要求张学良“克制坚忍”,相信中央政府会在谈判桌上稳妥解决中日之间的矛盾。吴铁城还很委婉地告诉张学良,蒋介石和南京政府正陷于第五次剿共战争中,如果东北战事再起,南京很难支持张学良。
张学良点点头:“我知道。但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东北军即便孤立无援,也会战至最后一人。我张学良和东北军全体将士,绝不会辜负举国百姓的重托,一定会为捍卫中国国防而履行职责到底。”
吴铁城等人都忍不住对张学良肃然起敬且暗生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