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湖、江、河地区以渔业为主。许多年来,渔业都没有实施大生产,发展渔业大有可为,先渡过近几年的灾期再集中调整渔业产业。
北方以牧业为主,北方的牧业也只是以牧业为主,也必须克服单纯的牧业的局面,北方如果不走出单独的牧业,就永无发达的机会。北方在明朝时期,也应开展手工业和商业,北方开展多种行业并不是说要放弃熟悉的传统产业牧业,而是以牧业为基础发展各种产业。
北方发展商业就是要让山货,皮货或其它产出也能赚钱,甚至是羊毛也不能有丝毫废弃,应收为手工业的原料。
北极圈内还是以打猎为主,其他产业为辅,有条件情况下再发展。
雪区农业牧业都占有相当的比例,是多种产业兼顾的产业区。
同为走廊省的甘肃省和哈吐省,甘肃省是农业为主的省份,哈吐省则是多种产业,伊犁地区联同天山南北都是多种产业,也可与雪区视为一体。
纺织业还是以江南或长江流域为主,但棉花等原料可以移植到吐鲁番等地种植,关中也可种桑树。天下较大,多地合作就能较好的发展经济,克服分裂状态下的不便。
原先户部之下已经建立了手工业局,商业局,渔业局,农业局,不久前再成立了牧业局,多产业兼顾局,这两个局也在户部之下,每个局即管天下所有地方,也有自己的具体的重点工作之地。
经济布局是根据传统产业习惯,地理条件而定。
其中南方封建帝国与北方游牧汗国共同构成经济主体,也对南北两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南北双方都必须走出单纯一种的主产模式,也就是说,南方单纯的农业没有前途,北方单纯的牧业也没有前途,南北双方都必须进入多种产业并存的时代,要想多种产业并存,首先必须双方都容许对方的产业存在。
此崇祯想建立一个新大明,新大明的要求是南北双方共生,克服以前那种北方不是农业产区,就不是南主的土地,对北方只能扫荡,不能共生共存。新大明的南北双方共生共存,也要力求打消北方民族一旦军事力量强大起来就想南侵,到南方抢劫财物和奴隶的想法。
南北双方共生共存,要求南方也象东周以前样,能牧马的地方都牧马,南方也拥有大强大的骑兵,有维护北方秩序和治安的能力,也要给北方需要的物资和生活用品,让北方众民族也能活下去。
南北双方合则两利,分则两亡。即使现在清能亡明,清终究还是不能长久,还是必亡之国。
南北双方能共生共存的基础是产业的相容,都尊敬和重视对方的产业,多种产业,也是从学会对方的生产方式开始。
南方封建帝国有较久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发展,手工业也较先进,南方就必须负担更多的责任,南方应该多给北方的人以帮助,多给北方人以生活用品,互通有无,彼此获利。最后帮助北方建立手工业产业,丰富北方的生活物资。
当时也能实现南北合作,满清已经归顺大明,蒙古人早就接受忠顺王的封号,愿意与南方和平相处,如果不是后金出现,这种和平能长期存在下去,因为蒙古人已经认识到,对大明只有扰边的能力,再也不能建立大元一统政权,和平贸易对蒙古人的生存有很大的帮助。
新大明在南北合作的基础上,还需加上东西合作,就是东部的渔业生产与西域的多种产业兼顾的生产,共同组成一体化经济体系。
对多种产业的认可的难度,柴达省,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