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是天下文化和一般知识的地方,还有一些需要保密的知识技术,如军事学堂,武器造学堂,则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流传,所以还保留单独的军事学堂,甚至还有秘密的军事学堂。
北面的城墙计划待定,崇祯是不太想象北京城的南面样建外围城墙。在崇祯心里,还是要节约用钱,与其建成墙,不如多训练军队。人是活的,城墙是死的。
崇祯认为,长城,长城外的城堡,长城内的九边卫所,建立了防卫后金的纵深防线,都是经新军的新式方法训练许久的精兵,基本上能防守边疆,就是后金能打进来,也可武装学生兵,新式学堂的学生都有体育课,都必须进行基础军事训练。在火器时代,普通围墙也能起到较好的防卫作用。
为此,我们在有计划的办学基础上,要求各省成立师范学堂,向各府县提供师资力量。今年之内,也就是崇祯七年前,各省都必须成立师范学堂,一些重点大府,能成立师范学堂的也要成立。
今后几年,办学要扩展到县级,每县至少要有一所新式学堂,有条件的地方大里(一乡镇)也可办一所学堂,现在特区就有条件每大里都办学。算术和识字的蒙学每个家族或每个里都可以办。
打破原先秀才才能教书的资格,师范学堂的学生,学政认定的人员都可从事蒙学教育。
早期的儒家秀才只能在家族和里级任蒙学教育,大里和县级以让的教师,必需是学政认定的,或经过师范学堂培训过的有新式知识的人员。
在当时大明天下,有文化的识字人只有百分之三到五之间,大规模的办学,就是要提高民族素养,把识字和有文化的人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并在以后的年晨里逐渐增加有知识的人口比例。
先前朱弘在信王府时开培训班,就是为了知识,也为自己培训了许多人才,成为站稳脚跟的关键力量。
现在必须综合中外的全部知识,为当令天下的发展出力。崇祯很明白,自己当初在信王时期讲的原子、分子理论只是一个开头。期后需要众人,通过当时大明天下的现在知识,补充与完善信王府的学习班的教学,并发展学习班的教学内容。
崇祯也很清楚,原子、分子理论及其基础上构建的知识体系与原先的五行或气理论的知识不是同一层次的知识,有时虽然一些知识表面上看来差异不大,但知识的扩展或相联系的内容则会涉及不同层次的知识问题,而原子、分子理论基础上的知识必定是更进一层次的内容,也是助进社会向新的时期发展的条件,是社会中的人的知识观念结构更进一步的条件。
信王府的学习班现在也办了很多期了,学习班的成员也出现了分化,现在学员出现了自由选择,许多人都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为此,学习班分化成基础班和专业班。学习班的学习期也延长到一年多,基础班半年,兴趣班或专业班半年以上。现在需要的是利用当时的知识完善当时拥有原子、分子理论知识和普及新层次的知识。
到现在,中国之道的要求,必须扩大办学。
崇祯布置了办学的一些具体事务事项,还讲了办学原则。
办学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而是传播已有的知识和研发能掌握的新知识,某程度上来说,研究发现知识更重要。
中国之道的要求就是全面领先,领先最终依靠的还是人类知识,人类知识又需要人的观察、总结、发现、创建、传播。
中国之道就是要发展创造,光有知识的传播和教育,不是中国之道,中国之道就是要率先发展天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