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六年,崇祯在小朝庭中布置新年各项工作,讲解中国之道和办学等事项的内容与意义,也要求秘书处的重要人员向更多的人讲解朝政的方针。
众人讲的多的还是对后金的群狼战术和整体战略内容。众人最关心的还是天下安全,以前的人也是重在对战争和政权的谋略。对后金的群狼战术也是阳谋,不怕后金了解。
整体战略还是:“北平蒙金,东卫海疆,南抚遗民,西固边塞。”
听完策略之后不久,有许多人就豪迈的说:“我们一定能打败后金。”
有人解说道:“不是打败后金,而是平定后金,打败只是打败之,让其不敢再犯,平定则是平定之,让其永无再犯之力。”
“向南洋购粮是必须,问题是那要花多少钱财?”
“南洋人也要生活,也需要生活用品,我们可造生活用品与之交换。”
“那造生活用品又需要多少钱财?”
“你跟了陛下那么久,还没有把脑筋转过来,以货易货,双方得利,双方都生财,这是生财之道,不是花费钱财。”
“我知道,大明是南洋华人的故乡,同样的物品,华人会选择故乡的物品,何况我们大明的物品也确实较好。”
随着人员的走散,议论和感慨的声音也渐行渐远。
大办学堂之外,崇祯也公布了一项重要政策,从崇祯六年起,辽饷减免一半。
本来崇祯想免征辽饷,但有人持反对意见。崇祯也清楚,有人对大明还信心不足,怕免了辽饷会没钱办事。争论了一下,最后折中,也就是只征收一半的辽饷,以后局势平稳将全免。
朱弘提出免征辽饷是由于崇祯五年的几件大事,一是大朝庭通过了征收商税的法令。二是收取了后金沈阳各富户的大批金银,迁走了大批后金人口。三是皇控特区的发展,有信心搞活财政,保障供给。四是海盗已基本肃清,发展海贸的障碍消除了。
原先的彼崇祯除了辽饷外,后来还收了剿饷和练饷,辽饷,剿饷,练饷简称三饷。此崇祯连先朝收的辽饷都减半,事实上,一年后,辽饷全面,三饷在此崇祯朝不存在。
在崇祯六年的一次大朝会中,朱弘重提崇祯元年的政策。
东厂撤消,业务由锦衣卫和情报信息处掌握。一般太监入二十四监的企业就业,对情报有特殊才能的太监入锦衣卫,或信息处,但不能单独处理案子,只能指导或帮助办案。
因为太监自己的身体不正常,思考问题也有可能不正常,还是取消东厂较好,情报工作还是正常人来处理较准确。
锦衣卫保留原名,情报信息组改为大明情报局,二者不合并。
东厂原先干了许多查办贪官污吏或打击官员的行为,尤其是在魏忠贤时期,官员对东厂又恨又怕,现在要取消,官员不恨哉乐乎就算了,那有异议或为其说情的。
严今吏部,所有官员都必须报告夫人的身份,凡是有新取的夫人是小脚的不再任用。
此事则有人提异议,“女子依礼而行不得干涉。”
又有人说:“先前已公布政策,即然一段时间来,都无异议就得执行,否则朝庭将失信于天下。”
朝庭的事有争论是常事,政策执行也是必须。
太监先裁散七成,三成留用,以后这三成也逐步裁散。皇家生活尽量缩减,主要的太监人员到二十四企业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