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从地起,再宏伟的未来也需要从现在做起,现在的做法是建立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去办事,总结历史经验的做法也要去行动。
此崇祯掌握了当时天下最高权力,自然尽心办好当时的事务。天下大事需要天下许多人共同完成,办好天下大事,也需要社会基础,或者说需要社会群体观念的发展,即需要一批最有能力,观念最先进的人一起办事,也需要社会中的一般人的群体观念为基础。
发展天下人的观念的方法就是办学。知识改变人生,而知识又是通过办学的方式传播和发展。
办学就是学习知识和研究发现新知识,办事需要知识,发展观念需要知识,发展社会更需要知识。
崇祯在小朝庭中布置任务。
在国子监基础上,以国子监或圣院的师资力量,在北京城的北边,即德胜门的北边修建一个“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内按东周时的流派设立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杂家、名家、商家等学派,再加上后来的佛、道、儒、回、景等宗教,天主教和***教如愿意开设学府,也可到京大学堂中开办科系,或另开学堂。
京师大学堂就是一切在中国存在发展过的学术流派和宗教流派都包括入内的大学堂,研究其理论主张精要,特别是东方土生的东周发展过的学问。
如有可能,有必要综合总结出驾御众学派思想之上的,适合中国发展的,有民族特色的综合知识的新流派之学问。
“圣院”是先前成立的机构,在先前建立科学院之时不久,也建立了圣院。圣院是在国子监等学府的基础上,把一些从先秦就出现的各家学派的翘楚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是各家学派在天下范围内的,可能是前几名的学者的场所。
崇祯成立科学院和圣院就是想重视天下人才和保护好天下人才。在崇祯心里,也带有对长期受到儒家排挤的各学派给以一定的支持和保护。
在安定门或地坛的北面修建一“中华大学堂”。把军事学堂,包括初级班,高级班,海军学堂,原信王府学习班分化出的专业班,科技学堂,行政学堂,西洋通译学堂等,包括一切朱弘来到后建立的新式学堂在内的大学堂。
中华大学堂设立在众学科基础上的新式高级班,高级班以向高层次发展和解决当时问题为主。
海军学堂分为多个大学堂,原登州旧地还保持一大学堂的原貌,一些一般理论和一般知识及师资并入“中华大学堂”,还有一部分力量及师资调到福州创办新的船政大学堂。
陆军学堂也除了并入中华大学堂外也迁一部分力量到南京办军事大学堂外,还有一部分高端的需要保密的内容迁往徐州办军事大学堂。
崇祯六年的大办学堂,是与以前的孔子式的私塾性质的教学有本质区别。孔子式的教学多般是一个先生教一个或许多个学生,新式学堂是许多教师,教许多学生。
旧式教育受到师承的限制,甚至易出现宗派的区别。新式办学是天下人学天下知识,众人在一此学习教学,交叉学和教,所以称为学堂,是众人在一堂教和学。
教学是人人都处在学习中,人人都有师者这责,人人都兼有教和学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