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来是不想载沈春兰五人的,毕竟沈婆子死活就只给两个铜板,还带了不少东西,沈婆子说什么,等回来的时候再把铜板补上。
可听她放屁吧,村里谁不知道沈婆子抠门,她今日能给两个铜板已经是破天荒了。
又过了两刻钟,张大爷似乎也发现今日不会再有人来坐牛车了,这才不甘心地甩了甩牛鞭,牛车缓缓动起来。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才来到金鸡镇。
张大爷把他们放到一个树荫下,让他们两个时辰后务必来汇合,若是过了时辰他就不等了。
“老大,这镇上最好的地界是哪儿?”沈春兰看着人来人往的小镇,放眼望去尽是衣着灰扑扑的普通人,这些可不是她的目标客户,她得找钱多的主。
可惜在原主的记忆里,根本就没来过几次镇上,更没去过有钱人多的地方。
张大田四个就带着沈春兰穿梭一阵,来到一处稍显繁华的地方,医馆、布料坊、饭馆等应有尽有,一边还有书院,男女衣着干净不少,还有些带着银首饰,极偶尔能看见一个带着玉佩的男子,玉佩的品质也一般。
沈春兰示意儿子们支开木架子,把陶罐放上去,这木架是今早在村长家借的,村长媳妇王氏不愿意借给她,是沈春兰死皮赖脸非要借,最后是村长发话借了。
原主真是不招人待见啊。
另外为了盛秋梨膏,沈春兰让四个儿子砍了不少竹筒,都是挑的稍细的竹筒,长度也只有三寸,放秋梨膏正好,一竹筒三十个铜板,另外沈春兰还准备了一些竹签,供人们尝味儿。
“走一走、瞧一瞧,张氏秘制秋梨膏上市了!润肺、止咳、生津!”张大田吆喝着出门前娘教给他的话。
张二田、三田、四田也跟着吆喝起来,没一会儿就吸引了不少人,毕竟秋梨膏是啥?他们都没听说过呢。
“哥们,这是啥?梨什么膏?咋卖的?”白皙男子问道。
“客官,这是秋梨膏,可以润肺、止咳、生津,最适合干燥的秋季了,味道是酸甜的,用水一冲开就能喝了,这一竹筒三十个铜板。”张二田上前道,还拿了一个竹筒给大家看大小。
白皙男子还没说话,一旁的书生男子就惊道:“就这一点儿,要三十个铜板?也太贵了。”
镇上的肉包子一个才三个铜板,这一竹筒秋梨膏,够他吃十个肉包子了。
张大田四兄弟听了这话,就有些心虚,因为他们也觉得这价太贵了,够他们全家吃三四天的饭了。
还是张二田赶紧上前解释:“客官,你可别嫌贵,这秋梨膏是我们张家祖传秘方,只要嗓子不舒服,喝一点秋梨膏水保管就舒服了,哪怕嗓子没事儿,平日也能喝一喝润肺降燥。这一竹筒够喝十天八天了,你来尝尝。”
张二田沾了几个竹签分给围观的人,张大田三个也学着张二田给人解释。
看着四兄弟的表现,沈春兰表示满意,尤其是张二田,脑子好使,不露怯。
围观的人尝了后,都觉得酸甜可口。
“给我来三竹筒,这秋梨膏滋味实在不俗,我娘子入秋了时常咳嗽,正好喝这秋梨膏水。”白皙男子道,掏出一串铜板,取下十个,将另外九十个铜板递过去。
这么一大堆铜板,看得张二田都愣了,回了回神赶紧接了钱,给人灌秋梨膏。
“也给我来一竹筒吧。”书生道。
“哗啦啦——”不断有人尝了秋梨膏后买一两竹筒,沈春兰手里的钱袋子一点点鼓起来。
虽然这价格不便宜,但对镇上的人来说,也能勉强接受,左右不过一天两的饭钱,这又是个新鲜玩意儿,买回去让家里人都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