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停兄,目前直隶的几个重要煤矿都被外国人控制,这对于我们很不利。”
开完了铁路会议之后,张学文和禹之谟两个人坐车回去。
直隶。
目前有两个大煤矿,一个是井陉煤矿,一个是开滦煤矿。都是产量非常大的煤矿,而且因为正好在直隶,所以交通条件也是非常便利。
卖出去也比较容易。
可惜两个煤矿,国家控制的股份有限,大部分股份都被外国人控制。
井陉煤矿当中有德国人的股份,开滦煤矿则成为了英国人的。
井陉煤矿本来是商办的,不过袁世凯后来取消了中国这边商人的矿权,然后把井陉煤矿办成了官商合办的矿厂。德国人汉纳根在这里有股份,而且股份还很多。
井陉矿的对面就有一个正丰矿。
正丰矿可不是普通矿场,他的前身是华丰公司,这里面可是有北洋大佬王士珍的股份。1912年的时候,当时的陆军总长段祺瑞也在这里投钱,拥有一份股份。然后段祺瑞任命自己的弟弟管这个煤矿。
可就是这样,他们也干不过井陉矿。
因为汉纳根阻挠该矿采掘,官司打到清政府,裁定以绵河为界,华丰公司不得越届开采。因地形复杂,地下水大,华丰公司这边开采煤矿非常困难。成本太高,因此华丰公司只要开工就会赔钱。
这种情况在北洋政府时期也丝毫没有改观。
说起来也是一个耻辱。华丰公司拥有如此强大的背景,竟然被一个德国人吓唬的。陆军总长段祺瑞、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加上其他北洋军大将股份的矿场,竟然已经面临破产的境地。
德国人说你们不许到绵河以北,华丰公司就不敢越界。弄得好像这里都是井陉煤矿的地盘一样。可是段祺瑞他们面对德国人屁都不敢放。
这是井陉矿和华丰公司。
另外一个开滦煤矿,这比起井陉煤矿更是一个大耻辱。
本来开平煤矿是官商合办的一家相当出色的煤矿,可是八国联军打入中国,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割地赔款,全国的矿山都在赔付之列。
当时的开平煤矿的管理人张翼,害怕影响到开平煤矿,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中外合资,这样就可以避免“辛丑条约”。
想的到是很美好。
他当时便委托天津海关税务司的德璀琳募集外股。德璀琳于1900年7月30日暗中与墨林公司代理人胡佛(即美国第31届总统)相勾结,将矿山卖给墨林公司。不久出卖矿权之事被人告发,清政府严令收回。张翼赴英国提起诉讼。在英国打官司,张翼是获得了胜利,毕竟那是明目张胆的欺骗。可是虽然在英国胜诉,但英商不顾英国法院的判决,坚持以卖约及移交合同为据,拒不归还矿权。
满清政府又没有胆子没收,所以开平公司就成为英国人的。
后来为了压制开平公司,周学熙他们再次官商合作办了滦州矿务股份有限公司。然后和开平公司打了足足三年的价格战,弄得双方都是损失惨重。
袁世凯成为大总统之后,面对开平公司的这群英国诈骗犯,也丝毫不敢得罪。
到了最后双方只能是和解,联合成立了开滦煤矿。英国人拿着骗来的股份,利用开滦公司这个目前中国最大的煤炭公司日进斗金。
这就是现在的开滦煤矿。
“都是一堆烂账。”
禹之谟也是非常生气。
不过禹之谟是有些庆幸。因为西南并没有如此复杂的矿区,所以很顺利的把这些矿场给收了回来。可是不管是井陉煤矿还是开滦煤矿都很棘手。
毕竟牵涉了德国人和英国人。
“这两家的产量都很大,就这样让外国人挣钱,真是不甘心。”
张学文脸色很难看。
“等吧。”
禹之谟笑着道:“就如你估计的那样,一旦战争在欧洲打响,到时候我们就把他们的股份全都没收。特别是开滦煤矿的英国商人,他们就是强占开滦煤矿。到时候什么都不用管,直接没收。再让他们赔这些年挣的钱。”
“对。”
张学文点点头。
只要欧洲那边打响,管你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都无法理会中国这边。而且英国人本来就不占理,到时候没收也是名正言顺。不仅仅是没收,到时候还要让他们赔钱,这些年挣得都要吐出来。
不赔钱。
就让他们在中国坐牢,看你们还嚣张。
“而且一旦战争打响,这些东西都会涨价。可不能让这些外国人捡便宜。”
“是啊。必须要收回来。”
两个人短时间之内就达成了默契。只要那边的战争打响,欧洲那边的列强估计谁也不希望得罪中国这样的大国。因此那个时候就收回这些被占据的矿场。
利用战争狠狠地赚一笔钱。
“我们中国想要融入世界,到时候估计也需要选择一方。”
“对,应该要如此。我们离开世界太长时间……”
“滴——”
“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