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1月18日,湖北荆州。
热热闹闹。
因为今天是川汉铁路正式开工的日子。本来张学文的计划当中,川汉铁路不会这么快开工。但是因为1912年的财政情况比1911年好了好几倍,财政收入猛增三千多万。
当然这些钱主要是该收的税都收上来,然后随着那些地主投资商业的热情大涨,弄得西南五省的经济非常活跃。不过这还是开始。
1913年的情况,肯定会比1912年好很多。
因为株洲经济园区的发展越来越好,开始带动湘潭、衡阳、长沙这一区的发展。这里会成为张学文着力打造的工业园区。西南重工业会在这里诞生。
其实如果满清政府税收能够严格,他们每年在西南五省也会比原来多收一千万。现在张学文严厉打击逃税的情况,然后根据情况重新制定了一套税收政策。
所以财政收入才会猛增三千万。
这还是张学文裁撤了西南五省的厘金局之后的收入。如果厘金局没有撤掉,估计今年的税收还能增加千万。
当然支出也跟着增加。皇权不下县,等于说是县一下并没有朝廷正经的几个机构。但是现代工业社会,想要控制地方,那么权力要深入到乡镇。
而权力要深入到乡镇,那么国家部门就要深入到乡镇。
还有以前满清的做法是,一个县令要养活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师爷幕僚等等。但是新政府的架构是,这些人都会成为政府工作人员,工资都是政府来管。
因此行政支出多了很多。
然后就是军费。
本来西南五省,包括陕西、甘肃等地的军队加起来,能有十万就不错。但是辛亥革命之后,部队数量猛增,变成了近二十万。而且都是枪炮这类武器,花费就更多。
因此看起来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但剩余并不算很多。
不过也可以新开一条铁路。反正川汉铁路两千多公里,想要修起来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修完的。估计少说也需要五六年、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
而且更重要的是,张学文准备用这样的做法告诉袁世凯,自己只想当一个西南王。
最起码最近一段时间并不想跟你打仗。
“岑公,这条铁路如果能够连上,一定能够带动四川和湖北共同发展。”
岑春煊作为西南铁路总办也参与了今天的仪式。张学文每次面对岑春煊都是非常尊重。不过岑春煊是郁闷的。因为他先是跟西南富豪谈,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投资。
他们一个个都看人民党,看张学文的脸色。
你岑春煊以前很厉害,但是掉毛的凤凰不如鸡。现在的你算个什么。
这让岑春煊很是郁闷。
“是啊。希望能够顺利,不要再出现变故。”
岑春煊摇了摇头。
川汉铁路其实是早在十年前就开始规划,三年前湖北段的宜昌府就已经开工。可惜后来的保路风波、辛亥革命都影响了川汉铁路的建设。
国家安定,才能够进行建设。
“巡阅使,宋教仁被暗杀,会不会从政治风波进入战争?”
岑春煊随口问道。
张学文也是随口答道:“那要看事情的发展。我是非常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现在中国好不容易稳定下来。你看现在西南这边建设的如火如荼,我真不希望影响西南的发展。我们人民党会努力周旋在总统和国民党之间,希望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坐下来谈谈。”
切。
岑春煊这是个老狐狸。
既不是袁世凯的人,也不是国民党的人,更不是张学文的人。这位老奸巨猾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是随意的问,都带有一些试探。
张学文也不是傻子。
不会给岑春煊交底。
“是啊,别打仗最好。”
岑春煊像是毫不在意。
张学文跟着岑春煊两个人到处看看,突然看到一个人,张学文立马走上前去,道:“姚琴先生,川汉铁路就拜托你了。”
姚琴先生,说的是李稷勋。
李稷勋今年都已经五十一岁。李稷勋此人在考中举人之后,并没有直接去参加会试。而是在家乡秀山任秀山凤鸣书院院长,于当年冬月开始撰写《秀山县志》。
李稷勋用了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这边《秀山县志》。全志十一篇,二十四卷21万余字,勘称当时秀山之巨着。就是后世研究历史,这都是会引用的正史材料。
后来他参加考试,正好是戊戌年。但是他拿到了二甲第一名,所以有个称号叫“戊戌传胪”。此人虽然是传胪,但是很务实。
因为当时正是变法的时候,他回到家乡办理矿务局,当时查勘清溪、孝溪沟有锑矿,县人集资开采,推举李主其事,发展锑矿业。随后李稷勋进京,皇帝钦批在翰林院任庶吉士,授编修。1904年任邮传部左丞参议。
川汉铁路开办的时候,让李稷勋负责湖北宜昌的修筑。
但是才刚刚开始修起来,就有了保路风波和后来的辛亥革命。当时他手底下有几万工程工人,因为大乱根本就无法下发工资。
李稷勋当即就表示“我有一日命在,决保诸君不死,我有一日饭吃,决保诸君不饥。”,以此来安抚建筑工人。而且还把当时的护路部队八百人送给进入宜昌的熊克武部队。
因此张学文重新开始川汉铁路之后,任命李稷勋担任川汉铁路湖北段执行总办。
“不敢,只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川汉铁路正式通路。”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