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拿着战报,手都是有些发抖。
朱厚熜是一个很务实的皇帝,或者说朱厚熜这个人的性格就是如此。
虽然朱厚熜也想跟那些穿越的前辈一样,可以带着军队大杀四方,横扫天下,开疆扩土。看看那些前辈,甚至在三国时代,就已经梦想殖民全球。可惜朱厚熜不是那样喜欢做梦的人。
殖民全球?
不要说是三国时代,就算是现在的技术,你想要殖民全球都是很困难的。
而且不说技术问题,就说说人心,就很难完成全球殖民。朱厚熜才不相信手底下那些人。你让他们带兵控制东南亚某个岛屿试试。开始的时候还可以,等到他们在那些地方稳住阵脚,控制那里的军政,成为一方诸侯之后你再看看。不用几年这些人全都变成了草头王,都会自立为王,再也不会接受朝廷的命令。就算是接受朝廷的命令,也都只是名义上的。
这就是人性。
就像是后世很多人说,是唐朝接纳胡人,所以才出现了安史之乱。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不管任何人,只要是稍微有野心的,有了安禄山的权势和实力,野心都会迅速膨胀。这个不关汉人还是胡人,是权势带来的野心。
除非朝廷有能力征伐他们,他们才会老老实实。
所以朱厚熜虽然成为明朝皇帝,但也不会做梦,想着怎么殖民全球。因为对于现在的大明朝,这是不现实的事情。
解决草原部落同样也是如此。
朱厚熜不着急。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从春秋战国开始,就已经对草原部落很是头疼。上千年的时间过去了,也没能够真正解决草原问题。
草原部落就是典型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代表。甚至草原部落不见得就是草原民族,很多汉人逃到草原,几十年之后他们就是新的草原部落。
其实就是农耕民族和狩猎民族之间的关系。除非能够控制草原,不然草原民族是不可能消失的。
朱厚熜不认为自己是奥特曼,可以迅速解决,中原王朝上千年出来过那么多出色的人物,他们都没有解决的草原问题,朱厚熜可不认为自己就比他们厉害很多。所以朱厚熜并不着急,愿意慢慢的解决草原问题。
朱厚熜对于九边重镇最大的期待只有一个。
那就是不能让九边重镇出现问题。配合完成对于鞑靼右翼的围困,让鞑靼右翼缺物资,延长鞑靼右翼和兀良哈万户之间的战争。这就是朱厚熜对于九边重镇的期待。
但朱厚熜现在看到了什么。
蓟州大捷。
巡抚蓟州的刘天和、蓟州总兵周尚文,联合发来的捷报。
空前的大捷。
杀伤土默特部落和依附土默特部落的骑兵2748人,俘虏了232人。
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大捷。
内阁阁臣、兵部左侍郎汪鋐、吏部尚书王宪都已经看完了。有激动,但也有怀疑,实在是这个战果太大了。除了开国时候之外,特别是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朝在边疆一直是处于下风。战略上是以防守为主。一般都是二三百人的战果,四五百人的战果都是大胜仗。
现在突然有了三千人的战果,大家怎么可能相信。
“这是真的?”
“皇上,还不确定。这是蓟州快马加鞭送到朝廷的,臣也是刚刚接到。”
兵部右侍郎郑岳开口。
朱厚熜点了点头。
都是刚刚知道。朱厚熜想了想,这个事情还是需要查一查真伪。虽然朱厚熜信任刘天和,还有周尚文,所以才把蓟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他们两个负责。也信任他们两个人的操守。
但信任归信任,这样的大捷必须要派人调查一下。
别弄出个乌龙。
甚至这样的战争,直接影响朝廷未来的战略战术。
因此问道:“其他人的报告呢?”
“还没有到。不过既然刘巡抚和周总兵的捷报到了,其他人的报告应该很快也会到达。”
九边重镇,不是一两个势力在那里。
这么重要的地方,是不可能只放一两个人控制。
除了蓟州巡抚,蓟州总兵之外,作为军事重镇这里还有朝廷派出的镇守太监,还有三个副总兵。如果是以前,这样的战争最后拍板的是巡抚和镇守太监,总兵其实没有多少权力。
但朱厚熜不一样。
蓟州算是朱厚熜对于军事重镇的一些改革。以文驭武,巡抚的确是权力最大,这个朱厚熜也不好改变。不过具体打仗,领兵还是总兵。至于镇守太监,更多的是监视巡抚和总兵,并不参与军事决策。以前镇守太监权力惊人,可以随意的干涉前线的战争。但从蓟州开始,朱厚熜慢慢的改变这样的情况。其他三个副总兵,各有各的权职。负责后勤,负责军纪,负责记功,都是为了分权。
这么大的事情,这些人必然会有报告过来。都各有各的渠道。
“就算报告到了,朝廷这边也要派人去核实,这个事情太大了。兵部、军事参议司,你们两家都出人,去核实此事。”
“是。”
“走,去文华殿。李总参议(李钺),你把具体的战报,给我们复盘一下。”
朱厚熜想看看是怎么打仗的。
到了军事参议司那边,李钺立马站在了地图前面。军事参议司这几年可是对于全国的地图好好地整理了一下。一些有问题的地方,都是派人重新制定地图。
李钺立马给朱厚熜复盘一下。
当然主要是根据战报。刘天和跟周尚文,不是简单的上了捷报。而是写了战争的经过,大部分的情况都写了进去。
朱厚熜听着李钺的介绍,走上前仔细盯着地图。然后指了指地图道:“若土默特部真的在这里受到了重创,那么这一带土默特部就再也没有影响力了。”
“是。本来这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是,以前的朵颜三卫。朵颜三卫虽然也一直在南下和我朝发生冲突,但这几十年和我朝一直是保持很不错的关系。特别是这几年开边市之后,这里的部落也停止了对于边疆的骚扰。蓟州这里,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过太严重的冲突。除了他们之外,这几年兀良哈部落一直在南下,以及土默特部落这几年势力膨胀,在这里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不过此次土默特部落受到重创,必然会从这里退出。之前依附土默特部落的,都会受到打击。这一带短时间之内不会有土默特部落的势力。”
蓟州北面地区,一直没有强大的势力。
以前这里是朝廷控制,不过后来朝廷收缩战线,把这里让了出来。不仅仅是这里,还有辽河套地区,乃至于奴儿干都司都裁撤。其实就是以为大明朝的国力衰弱,无法维持对于这些草原地带的控制,所以主动地放弃这些地方。明朝后撤,这地区立马成为了草原部落的游牧场所。朵颜三卫中的朵颜卫南下,开始控制了这里。但也只是这里最大的势力,并没有完全控制这里。
因为后来鞑靼部落出来了统一蒙古部落的达延汗。
达延汗也算是雄才伟略。
达延汗南征北战,那个时候蒙古部落,就算是不满意达延汗的强势,也不敢反抗达延汗。朵颜三卫所在的部落也都是如此,只能是乖乖的听话。
达延汗死了之后,蒙古部落再一次四分五裂。两股强大的势力,都瞄准了这里。一个是南下的兀良哈万户,一个是东进的土默特万户。
朵颜三卫为什么重新和朝廷的关系好了起来。
就是因为担心土默特部落,或者是兀良哈部落,吞下这里,吞下他们的部落。
“杨太师(杨一清),你怎么看?”
“皇上,臣是这么考虑的。如果战果属实,那么土默特部落不仅仅是在这个地方,就是宣府北面这一带,能不能保住都不一定。”
杨一清也是很激动。
战果太辉煌,他都不敢置信。特别是对于这些草原部落来说,就算是强大的土默特部落,如果伤亡超过3000人,是真正的伤筋动骨。
其实对于这些草原部落来说,一场大战当中伤亡几百人,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难受的事情。实在是因为草原部落当中,人口非常宝贵,青壮年尤其宝贵。
不像是中原国家。
人口多得是。像大明朝目前的官方统计,人口在七千万人左右。不过目前的大明朝,有太多无法统计的人口,很多人猜测大明朝的人口是超过一亿的。因此就算是损失十万人、二十万人,只要一段时间的休养,就能够缓过来。
但草原部落不一样。在目前的蒙古部落当中,一般强大的部落也不过是几万人。而且这里面青壮年能有两万人,那都是最顶级的大部落。一般的大部落能有一万青壮年就不错了。草原部落,最重要的就是青壮年。一旦损失太多青壮年,剩下老弱妇孺,在凶恶的草原上根本无法生存。
就算其他部落不来灭了你,光是缺吃的就足够让这个部落灭亡。
所以一次性损失几百青壮年,他们都会心疼。土默特部落虽然强大,可是3000人的伤亡,他们也是接受不了的。因此杨一清判断,一旦战果属实,土默特部落必然要收缩战线。
因为现在的土默特部落,不能承受再一次的伤亡。要是再来一次这样的惨败,那么整个土默特部落说不定就会被别的部落吞并。
“若属实,朝廷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皇上,若此战果属实,那么我朝在辽东、蓟州乃至于宣府一带就彻底掌握了主动。臣的建议是,大力支持辽东筑城,特别是辽河套地区的筑城要加快。三年之内要在辽河套地区,完成李总制(李承勋)的规划,打造出三座城市,互为犄角。为朝廷下一步完整控制辽河套地区做好一切准备。”
杨一清在地图上指了指辽河套一带。
辽河套,是指后世的阜新、新民、彰武一带。李承勋的计划就是在这三个地方筑城,彻底控制辽河套地区。若是需要,李承勋是要把长城前移。
现在的辽河套长城,那是走了一个U字形。不过若是在辽河套地区筑城,然后控制了彰武一带。那么重新建设一个过彰武的长城,那么整个辽河套都会进入朝廷的控制当中。
接着杨一清指了指蓟州北面地区,道:“皇上,此次击溃土默特骑兵,此地很多地方陡然变成了一个真空地带。朵颜卫部落,兀良哈万户部落,还有此地的大小部落,都在虎视眈眈,说不定这些部落之间会发生很大的冲突。这是朝廷很好的一次机会。此次大败土默特骑兵,朝廷在这里必然是影响力大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邀请各方部落谈判,不让任何一个部落控制这里。利用这个机会在这一带设立一个边贸城市,以边贸为理由,让周围部落同意在这里建一个边贸小城。以后蓟州边贸,就不在蓟州进行,直接在这里进行。不过只要边贸扩大,周围部落都来这里做生意的时候,这个地方必然需要扩大。到时候就扩建为一个大城,钉在这里,那么这里方圆几十里之内都会重新成为朝廷的控制区域。”
“此地能够筑城?”
“能。这里一直是蒙古部落游牧的地方,因为此地有水,这里的草地也适合放牧。正因为这里适合放牧,所以这个地区一直是各方部落争夺的地方。现在土默特部落败退,其他部落估计都对于这里虎视眈眈。这个地方位置这么好,一旦在这里筑城,周围这些地方都在朝廷控制当中。”
朱厚熜仔细看了看地图。
杨一清说的这个地方,是后世的承德一带。朱厚熜明白杨一清他们在选择筑城的地方,都是选择有水的地方。一个城市必须要在有水的地方才能够建立起来。
承德就非常适合。
这里的水资源不少。而且承德地区的位置也好,朝廷一旦在这里筑城,控制了承德这一区域,那么周围几十里的地方都在朝廷的辐射当中。如果再建设几个军事要塞,军事堡垒之类的。那么朝廷对于此地的控制就更胜一筹。
甚至一旦在承德筑城,还可以和辽东遥相呼应。
“嗯,有些道理。”
杨一清一心想要在九边重镇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