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刻的感受是大爷二爷真像容国公。大爷沈书印为了柳眉相不惜自残抗婚,二爷会不会将来也为我做什么?
我很庆幸我选了三衙内。
西南属国的局势稳定下来,沈节度使班师回朝,在请功奏表上,他作了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决定:把自己带的队伍几乎全打散,破釜沉舟的赌上一局。
按照以往武人的做法,一位帅带出来的队伍,会成为自家的军队,比如呼延家族的天德军,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呼家军。所以才有了太祖的杯酒释兵权。
秦家举人进士弃笔从戎,开启文人进士做武官的先河,使沈节度使察觉到一丝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
他顺应时代打散手下自己拆自己的台,失去支持他的力量,是希望赢取朝廷文官的信任,看在他这么“懂事”的份上,在论功行赏上不打折扣,甚至于再多给他一个补偿。
他若不能洞察文臣心思,必定还无法取得朝廷里那帮文人的信任,像其他武将那样行事遇到阻碍,日子会越来越艰难。
有得有失,反其道而行之才能登上更高的台阶。在文人做武将给朝廷带来的巨大变化时刻,他必须抓住这个契机,一举翻身。
容国公很幸运,他赌赢了。他荣升太尉(正二品品位不变),从一等国公。妻,国公夫人,长子沈书印正六品骁骑尉。
代价是秦家人与董氏人分别被打散到全国各地任职,他身边仅仅留下为数不多的沈家人。
对此,国公夫人无所谓,只要董氏母子不对她儿子有威胁,她就满意。秦家人也无所谓,撕掉沈太尉的标签,他们的舞台更宽广。最苦的是董氏人,他们少了沈太尉的庇佑,又有匪的烙印,算是彻底没有了前途。
唉,人的命啊,应了那句福祸相倚。
转过来继续说沈书印。
国公夫人带着秦家人南下,自然是不可能什么都不安排,独留沈书印一人在京。
秦玞当沈书印的夫子,起初也算是尽心尽职,获得大姑奶奶的信任。国公夫人离京,自然把儿子交给她信任的秦玞,以为秦玞会善待她儿子,压根没想过秦玞会毁了她儿子。
哪知秦家进士举人南下再次刺激了秦玞,让他对武人看法到了厌恶的地步,对武人之后沈书印也不再另眼相待,言语之间的嫌恶一点也不掩饰,暴力摧残稚嫩的童心。
沈书印本就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没经历过一点风吹雨打,面对突然变脸的夫子,一下子懵了,毫无抵抗能力。
此时他娘也不在家,他没有可求助的人,犹如失去了庇佑的小草,在风雨中瑟瑟发抖,随时有被连根拔起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