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人南下为何那么刺激秦玞?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秦玞能读书读到进士,智力必超旁人。和沈家武人打交道时间久了,他对武人的世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他本人的见解,了解到的一些军方信息,秦钢等人从南地传递回来的消息等等综合到一起,他敏锐的洞察到弃笔从戎的这一帮秦家人,必定前程似锦。
强烈的嫉妒心焚烧他的内心,他遏制不住心中的不忿。他为了当官付出了多少尊严,而这帮人潇潇洒洒就获得了富贵,他不平衡了。
他发泄的对象是带来这一切变故的沈家,沈书印是沈家一份子,当仁不让成为首选。
好在他还有良知,并没有完全被嫉妒蒙蔽双眼,在第一次对着弟子宣泄情绪后,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不妥,不再接近弟子,有意识拉开和沈书印见面的时间,以图避免自己再次失控,对着弟子爆发。
秦玞在沈书印心目中就是长辈的存在,西席嘛,和父母一样。
秦玞的失态让他感到恐惧、害怕,认为是自己做错了,才导致夫子这样对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是夫子有问题。
娘不在家,他又是男孩子,不可能向身边伺候的婆子求助,唯有夜间独自垂泪。
这种状态时间久了,他的精神头渐渐没了,每日无精打采,去秦家族学的次数便更少了。
原本就对他不抱任何希望的族学塾师们见状,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任由他自生自灭。
同屋读书的小伙伴,读书是为了求功名。沈书印读书不为功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使孩子们的爹娘私底下警告自己孩子,少与他来往,怕自家孩子被他带坏。话说过来,就算没有这些,和他一块玩的小伙伴也不可能天天陪着他,有那个空人家还看书呢。
这期间沈家堂兄来到京城。
要说堂兄能留下住在沈府,沈书印有长辈作伴也许状况会好些。可不清楚出于什么原因,秦家族长得知消息后,亲自出面招待了堂兄,还托柳姑爷给他安排了职务。
堂兄只和侄子沈书印礼貌性的见了一面,场面上也没有亲人相见的亲热感。之后他便匆匆去上任了,压根没心思留意侄子有没有不正常的地方。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陟岵寺的武僧恰恰这时来探望小友沈书印。
沈书印原本就喜欢舞枪弄棒,这时候见到武僧就和见到亲人一样,所有的烦恼一下子丢开,一颗心思全在练武上了。
陟岵寺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和沈节度使拉关系,天赐良机沈府无大人,此时不借机蛊惑大衙内等待何时?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再说了,沈书印留下一封信,跟着武僧去了陟岵寺。
不过说实话,还好是陟岵寺武僧拉走了沈书印,若是武僧没有出现,小小的沈书印独自承受超越他心灵能承受的压力,发展下去注定抑郁,那才是后悔都来不及的人间悲剧。所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万幸武僧出现了。
他这一走不当紧,秦家乱套了。
秦家在沈姑爷身上下了那么大的赌注,若是因为沈书印的事双方产生误会,后果不堪设想,绝不是一句解释就能解决的。
秦家出动一拨人去陟岵寺游说,劝说沈书印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