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兄是和秦家女相处过的,清楚秦家女对沈家人的态度,思考了良久,仍然找不到别的路可走,只能低下头,像秦钢表示会“说服沈家人和秦家人试着友好相处”,接受秦钢的“好意”,北上京城投奔他最不想见的人。
去归去,他内心始终认为沈家人对秦家女有意见,不是他们的原因,是秦家女做事太过分了。
当初,容国公向国公夫人求亲直至成亲,只是写书信告知了远在家乡的爹娘,并有让家里人出面帮他做什么。夫妻俩成亲的费用,几乎一半都是他向朋友们借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他会有那么大的决心,南下挣富贵。
有压力才有动力,负债前行使容国公在南地闯出了自己的生财之道,也挣到了前程。沈家人开始陆陆续续投奔他时,他已经是四品官了。
没有依靠任何家人,赤手空拳闯出来一片天下的夫妻俩,相比较他人很独立。沈家人在夫妻俩这里最先遇到的障碍,就是夫妻俩谁也不讲情面。让想占便宜心里的沈家人,碰了一鼻子的灰。
大家闺秀出身的秦家女,眼界视野非常人可比,为了防止沈家人用血缘关系拖累丈夫,为沈家人量身制定了很多的规矩,以至于沈家人在沈将军的军营里,几乎占不了多少光。
这种状况下,他们遇到另一个亲家董氏,自然比和秦亲家的关系好。
他们认为的不是他们能认为的,要认同他们沈大人的认为,才能是正确的认为。
现实狠狠打了沈家人的自以为是。以为联合董氏能更好的对付秦家人,结果被沈大人一个“解甲归田”给终结了。沈家人不得不明哲保身,和秦家人拉关系。
从事件上看容国公对自家人的态度,是不是像国公夫人那样,也是和爹娘亲戚有矛盾?非也。
容国公生就是那种性格比较独立的人,意志力又非常强,不容易被人影响和操控。
沈家历来子嗣单薄,容国公有姐有妹有兄弟。像多数军户家庭那样,他出门闯天下时,便和父母言明:“兄弟在家尽孝,他去替家人挣富贵。”
梁朝规定,非战争,独子不征丁。身为军户的沈家,每户成年男丁留一劳力,其余男丁必须服兵役。容国公成丁入伍,考武举人的目的是为了像沈家长辈那样,尽快当上实惠的参军事。
一切的改变在遇到了秦家女,他的人生走向了巅峰。他内心自然把秦家女看的比较重,在妻妾之争中,毋庸置疑偏向了妻。
他给他妻写了封家书,言明自己的立场,让妻放心。只是这封信没有发出,他病倒了。
南地莫名其妙的怪病太多,容国公的病突然又凶险,军医们束手无措。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国公夫人犹如从天而降,到了白虎节堂所在的军营。
她怎么会到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