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人接董氏女母子回沈家不是容国公的授意。是董氏人见秦家人进了军营,产生危机感。又接到自家女儿的书信,说秦家人在应天府四处打探她母子的消息。生出“保护自家人对付秦家女”的计策,联系对秦家人同样不满的沈家人,以节度使父母的名义,接董氏女母子从南京回原籍。
董氏女母子到了沈家,容国公才收到来自父母的信。看到信他勃然大怒,明白董氏女母子的事是彻底包不住了。
秦家人到军营他是和他们说了的,不要把董氏女母子的事告诉京城。他不指望秦家人会闭嘴,但是瞒住艳妮,他相信秦家人应该还是能做到的。
他没想到提醒这个防着那个,最后捅他一刀的是他自己的兄弟。
死死盯着给他传信的堂兄,盯的堂兄手足无措心慌慌,才说:“你交接一下手里的活,回老家去替我尽孝吧。”
堂兄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陪着笑小心的说:“大人,家里的人会伺候好三叔三婶的。”
堂兄为啥喊自己的堂弟为“大人”,是国公夫人之前建议下定的规矩,目的是让沈家人懂得规矩,不要自持身份不懂得差距。
容国公哪听他说,绷着脸再次说:“这是军令,你解甲归田吧。”同时抽出白虎节堂的木质令箭,扔到他跟前。
军令如山,堂兄脸色顿时煞白,扑通一声跪下,匍匐磕头,“大人……”下面他不知该说什么了。
三叔来信的事他知道为什么,董氏人找他们的事他也清楚原因,但是……但是他都没有参与其中。只是因为他和大人的关系比较好一些,其他沈家人才把他推举出来递信,为的是众人能少挨点骂。
对,就是“骂”。他们想的是大人最多也就是骂他们几句,没想到大人会让他解甲归田。
解甲归田,意味着他之前所有的努力白费;所有的汗水全都白流了。他……他明白军令如山,令箭出不可更改。
他知道辩驳没用,傻傻的呆愣后,又磕了一个头,拿起令箭,起身退出白虎节堂。
节堂外守候的沈家人和董氏人全傻脸了,大眼瞪小眼不知道如何应对。谁也不敢再做下一个找大人的人,找大人很可能就意味着同样也要解甲归田。
不能让沈家人就这样离开,董氏人很讲江湖义气,董氏女的亲哥哥随即授意他亲兄弟,出面去找沈大人。
董氏女的兄弟跪在节堂帅案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诉一遍。
“大人,您要罚就罚我吧,主意都是我出的,不关别人的事。”
“我就是看不惯秦家人的嚣张跋扈,害怕姐姐和外甥在应天府被秦家人欺负,才想出来让恁家人把姐姐母子俩接回老家的主意。”
沈大人坐在帅案后,始终微笑看着这位“妻弟”,知道他是董氏女最亲近的兄弟。
一直等妻弟不再说话,手指开始敲打桌案。
敲击的声音一下一下在节堂传播,直到妻弟忍无可忍忍不住询问:“大人,是杀是剐您给个痛快话,您这样我心里没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