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族学的夫子们,来源秦家的举人贡士,甚至还有落魄的进士,不然族学也不会被公认为京城比较好的私塾之一。
他们作为教书育人的夫子,确实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十年如一日的授业解惑,品德高尚、怀瑾握瑜,不会做什么有损师长们脸面的行为。
总之,秦家族学的风气很正!被梁国文人们称颂。秦家能被誉为“清贵”,族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无完人,族学夫子们也同样有着文人的通病:清高自傲、尖酸刻薄、不谙世事、穷酸相、看不起武人!
他们能接受贫穷出身的孩子,却无法认同武人的孩子能做文人。沈书印到秦家族学读书接收的信息就是这样,没一个夫子认为调皮捣蛋的他能改变基因,成为一流的学者。
甚至他入学的当天,就有夫子直言不讳地说:“我也不要求你学的多好多好,你将来能在国子监顺利结业就好。”
这就是告诉他,你就是恩荫进国子监的料,不用和别人一样刻苦读书。
族学是什么地方?是以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地方。夫子们才不管你爹是谁,谁读书成绩不好,打你手板没商量。
沈书印永远是那个成绩差又不被手板的人。
连被打手板的资格都没有,还不赤裸裸的被歧视啊。
对于这种特殊待遇,沈书印小霸王的脑筋是没感觉的。不是他蠢笨,是他受武将风影响,脑回路与文人不同,他认为这是秦家人对他的优待。他娘如今是“秦家一霸”,他在秦家族学当然也与众不同。
直到秦玞有意识给他灌输文人的思想,他才意识到自己被夫子们冷暴力了。只是这时候他娘去南地找他爹了,京城里只有他一人,孤苦无助。
说说国公夫人为何忍心丢下儿子,也要千里寻夫。
这事说来话长。
容国公迎娶二爷娘,同时还招安接收了她背后的整个董氏家族。
董氏盘踞彭蠡湖,发展成为最大的水匪,其势力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发生地震再加上瘟疫,他们也不会被轻易招安。只能说是容国公的运气太好了,天时地利人和,人财两得。
不过这“人”不是指二爷娘,而是说董氏家族的人。
董氏接受招安后,成为当年沈节度使手下最大的一股势力。他们之外,才轮上跟着“自己人”的沈家人。
沈家人是武人,和同样武人出身的水匪,基本上也算是性格脾气合的来吧,反正是没有和之后才来的文人出身的秦家人那样两看相厌。
跟着沈姑爷到军营当大官封妻荫子的秦家人,在步入军营没多久,心中的梦想就被残酷无情的现实打碎了。清醒地意识到,武人的世界也不是那么好混的,甚至比他们之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文人社会更残酷。
在军营里,一言不合就会拔刀相向,再溜的嘴皮子,在刀枪面前都是渣渣。能动手绝不动口,才是军营的生存法则。计谋对付敌人时才管用,近距离的自己人用的是拳头。谁的拳头硬,听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