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日子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天那人发现他皮肤下的虫子没有了。悲喜交加,痛哭流涕,发誓再不踏南地半步。
病好了,他和他家人欣喜若狂,告知所有亲朋好友,他“无事了!南地去不得,两浙路也是危险重重,还是咱的梁城好!”
国公夫人在南方多地生活多年,知道南地是啥样,当然不会被这种地方病吓得不敢再跟丈夫回南地,她不回南地的原因是“为了儿子有更好的学习机会”。
全梁国最好的教育在梁城,秦家族学是梁城鼎鼎有名的私塾,沈书印到了启蒙的年纪,国公夫人想让儿子留在梁城读书,受到最好的教育。
容国公对长子也同样是寄予厚望,一刻也不放松儿子的教育,他赞同媳妇说的,同意媳妇和儿子留在梁城。
同意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述职后再次外放,他不是南下而是北上。他换防了。
朝廷为了防止武将像前朝那样割据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遏制武将权利的换防措施。容国公在南地熬到节度使,拥有白虎节堂,当然属于被朝廷严格管控的武将范围内,被限制权力泛滥是理所应当的。
母子俩留在梁城不是说留在秦家,外放几年下来两夫妻的钱袋已经是鼓囊囊的了,在梁城买下一座二进院子完全没有问题。
容国公又给母子俩留下足够多的人手,便于媳妇照顾儿子、安家落户,同时也让媳妇在娘家有足够的面子,彰显嫁给他不亏。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吧,国公夫人带着大儿子是留在了梁城。容国公一人回南方收拾行囊,准备北上换防。
容国公换防不是他一人的事,他不仅要收拾自家的物品,还要安排军中跟着他的手下人,带走效忠他的得力下属,以便到了新的换防地,不至于出现无人可用的糟糕局面。
就在容国公安排军务,等着下任来交接之际,他辖区挨着的地区发生了地震。
该辖区军队节度使被砸成重伤,延误了震后救援,地震灾区随后出现了大面积瘟疫。
震后救援行动的不得力,造成灾民四处游走,加剧了瘟疫的传播速度。等消息传到梁城,瘟疫已经到了不可控的局面了。
由于容国公具有丰富的治理灾区经验,临危受命,停止北上,直奔灾区控制疫情。
不说他到灾区后是如何控制疫情,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家园的,就说他是在这里认识二爷娘的。
疫情持续了三四年,损失了的财产不计其数,近百万人口死亡的代价,瘟疫才得以彻底被灭绝。
然站在朝廷的角度看,这次瘟疫造成的损失竟然是有史以来记载瘟疫中损失最少的一次。控制瘟疫的有功军节度使,被梁帝破格授予一等公爵——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