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梃四位兄长只有二兄中举,东京府秋试难,他大兄屡考不中,气愤的回老家备考了。
他老家在荆湖南路的潭州,距离梁城两千里,此次恩科大兄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来,也不知考的成绩如何。
前几天他和二兄一起来容国公府祝贺,门房说“三衙内病了不见人”,俩人在边门外屋檐下等了半天,也没遇到一个过去熟悉的人。
注:正常情况下,容国公不在府,府大门是不开的。和东院只有逢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等大事才开正门是一样的风俗。
林梃的二兄跟着林梃一起到容国公府祝贺,是因为他现在就读的宋孟子祠(书院)是国公夫人推荐的。
梁城最好的书院是国子监,国子监收官宦子弟,林家儿子们是在范围内,可在范围内的官儿子多了去了,能进入的才几人。
前年林梃二兄中举后,林梃求三衙内帮忙为二兄找个好点的书院。三衙内当时不过十二岁,又是乖习惯了的,能有什么本事帮他,能做的无非是把这事转告国公夫人。
国公夫人为了儿子的面子,又看在林家送一匣宝石的份上,推荐林梃二兄去了仅次于国子监的宋孟子祠内舍院就读。
书院的内、外舍院之分是一个已经是举人,另一个准备考举人。
林梃二兄和林梃一起来容国公府祝贺三衙内中举,也是说的过去的。
二人等到回府的小会。林梃说啥也不想放弃机会,拉着小会非要找地方叙旧。
小会原本是不想去的。他主子如今身价倍涨,巴结他的人多了去了,他怎么会看上一年多不来往的旧人。再说,之前林梃没少抢他的活做,他至今对林梃那时的媚态还鄙视,又怎会和林梃一块出去吃喝。
可望到林梃身边的二兄,他改变了主意。
他大娘(大伯妻)跟他说了好几次,想让他帮忙把他堂姐弄进府做事。这样说亲的时候也好抬高身价,找个好一点的人家。
他堂姐一心想找个秀才,无奈秀才都看不上武将的他家。大娘也是百般无奈才找他帮忙,不然谁舍得让自家娇生惯养的闺女进府伺候人受委屈。
有了主意,小会假意推脱不掉,上了林家的马车。
林梃原本是看不起小会的,认为一个小厮最多是个良家子,他一个官家子能请他吃酒已经是赏他脸面了,没想到酒桌上才知道小会也是和他一样的官家子,心中一阵阵的酸楚。
所以当小会暗示自家堂姐亲事时,他想都没想就打包票的答应了。
林梃的三兄是庶出,互通有无时小会具体问了林梃几位兄长的情况。默默比较后认为,还没有中举的秀才比让林梃二兄再转手介绍个中举的强。
席间他暗示几次,他钟意林梃的庶兄。钟意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林家有钱。
在梁城,有钱和没钱的差别太大了。他跟在三衙内身边,见识了国公夫人为钱作难,清楚就算是豪门大户没钱日子也不好过。
他认识林梃几年,林家送给三衙内的礼物他太清楚了,很多还都是经他的手收下的。三衙内或许自己可能都记不住有啥了,他还历历在目。
他堂姐如能嫁去林家,哪怕是嫁给庶子将来也不会少分家产。林家之前那样巴结三衙内,看在他身后三衙内的份上,也绝不会刻薄他堂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