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边比我家那边好多了。翁主您不知,刀坊虽说都是下力人,可心思没那么稠,直来直去的多。”
桥南街东侧内环河东边是刀坊,桥南街周边这一大片的人都是在刀坊做工的。
这种情况又要从前朝说起。
大河改道、泛滥造成河两岸到处是盐碱地,盐碱地啥也种不了,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惯例,熬碱自然成了黄泛区一门吃饭的营生。
前朝时梁城还不是京都,宋门里这边聚集了大量从河北逃荒过来的人家,其中一部分人守着内环河做起了熬碱的营生。
熬碱对环境污染太厉害,梁城定为京都后,朝廷取缔了内环河两岸的熬碱锅,收编这些人到各个作坊里做工,桥南街这里的人就通通进了刀坊。
刀坊做的不是刀剑的刀,是民用剪刀菜刀的刀。刀剑属于兵器,兵器在梁朝有严格的管控,一般的官坊是不允许打制的,更不要说私炉铁匠铺,打制刀剑被衙役逮着了是要坐牢的。
刀坊的人几代都是下力人,头脑自然不如乐坊的人灵活,英家嫂估计深受乐坊之苦,有感而发才称赞刀坊人的人品比乐坊好。
乐坊也好刀坊也好,我来到梁城没有接触过坊里的人,他们具体是什么品行真不清楚,英家嫂说的大实话,我也就一笑了之。
婚房院子长一间房宽两间房,西边是西邻居的东屋墙,靠墙砌有柴火灶,灶上搭了简直草棚。
小生娘忙活一上午做了三样菜——扣碗、熬菜和凉拌菜。扣碗是肉菜,即油炸后的各种肉放进碗里用锅蒸。熬菜是素菜,各种菜加上葱姜蒜花椒盐等调料,稍微再掺一点肥油或者肉汤,一起放进釜里煮。凉拌菜就不说了,芝麻油是梁城人家家户户的必备,招待客人的凉拌菜必定是多放。香飘四里地,让左邻右舍都知道她家来客人了。
小生家的生活条件在那摆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猜小生娘做的扣碗肯定不多,精明的她再舍得也不会用四五个肉菜招待英家儿媳妇们。
我事先没有告诉她我来,还带有三人。我是小生的主家,她必定不好意思让我们吃熬菜,可我们吃了英家嫂们全吃熬菜?呵,我估计英家嫂们也是指望这顿饭打牙祭的。
容国公府车夫的状况我不清楚,酒儿和小六跟着我是不缺嘴的,我不想让小生娘为难,也不想委屈自己凑合吃熬菜,在开饭前和英家嫂们告别,坐车走了。
不说英家嫂们和小生娘是如何挽留我的,就说骡车出小巷向西拐了三道弯走到蔡河湾街。
小六手指西边,讨好的询问:“翁主,向西南门大街有元帝庙,可热闹了,咱去转转吧?”
酒儿抬手拍了小六的手背,微斥:“就知道玩!我看你是跟着小生出去几趟跑野了吧,再这样下去以后就不让你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