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家的院子再大不过是两进,三兄弟家几十口人住总是要有几口人挤在一间房的,和这位儿媳妇说的她娘家堂姐一家四口住一间没有什么区别,她的话听在其他人耳中自然是不中听的。
英家的情况不好阎家更不用说,小生兄弟五人三人娶了媳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生娘再能干也不可能变出许多房来,能做的无非是沿着大伯留给他们的两间屋周围搭建几个稍房(又叫小庵儿)。
就这还是得益于他家的男孩多,娘家的兄弟们又经常跑过去帮他们撑腰,不然在馆驿街那种地方,他家能挨着房搭建小庵儿简直是白日做梦。
院里挖个流水沟都要同院的邻居们同意,更别说街里那些进京当官的街坊们了,一个比一个的难缠,个个舌灿莲花,没事儿都能给你说出个花儿来,一般二般的想凑着自家屋搭个小庵儿,不吵几次架打一场,根本不可能有结果。
可就这儿结果还不一定是谁压的过谁,是谁家孬、谁家男人多、谁家人不要命,谁家赢!
两亲家各三代人都算上,像小生婚房这样一个院子里四间房的还是头一份,怎么能不让人眼热。
借着英家嫂子们挤去北屋里间缝被角的空,英家小娘子的亲嫂拉着我的衣袖悄悄说:“翁主,我刚才听说我家姑爷的妹妹住着南屋、一个兄弟住着过道,我想问问他们是临时住,还是之后长久就住在这里了?”
见我迷惑,忙解释:“我以为是您的安排,看他家人多没地方住,让他们一直住这里呢。”
“要说房子多他们亲兄妹住在这儿是应该的,可这儿不是您赏给我妹两口的嘛。我妹两口年龄都不小了,明年一定添口。小孩子多了总要有自己的房间——姑爷妹妹还好说,一身衣服打发了,再多也就添个镯子了不起了。可姑爷的兄弟要是把媳妇也娶在这儿了……”她没有再说下去,瞪眼看着我……
想的真远!
我嘴角扯了扯,笑起来。
她的意思我明白,她是怕小生弟、妹住在这赖着不走,英家小娘子出面撵小生弟、妹会被人说不顾手足之情。
诶!小生的婚礼还没有开始呢,家务事就乱起来了。
英家嫂柳叶眉肉眼泡,唇红齿白梳单髻,髻上插垂珍珠的包金钗,杏色绣花绸褙子,褐色缠枝边的绸裙。端庄大方,妥妥的一副当家大嫂样。
今日就是娘家嫂挑理的日子,她出头询问我而不是对着小生娘讲条件,我作为小生的主家就不能回避。
我打包票说:“小生娘跟我说了,小生只有晚上才在家,忙的时候甚至还回不了家,家里这么多的东西放着实在让人担心,小生弟、妹这才住过来帮忙。”
“你也知道的,这房子周围都是坊里人,小生是新户,他兄弟和妹妹们过来住也是聚聚人气,省的别人以为这家只有他们两口,没事找事!”
英家嫂点头附和:“是勒是勒!哪都是欺生的,咱梁城就这样儿不好。”人明显放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