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封德彝向李建成告密,说李渊与几位朝廷重臣商议,欲罢免李世民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之职,侍中陈叔达极力谏阻,李渊才暂缓搁置罢免李世民的想法。
罢免李世民之事虽未成真,此消息却瞬间传遍朝野,李世民失宠于李渊的传言已是尽人皆知。
------
未过两日,李渊下诏,秦王府副护军尉迟敬德涉嫌谋反,命刑部将其下狱审讯,待核实后予以斩首。
紧接着,李渊又下诏,免去程知节左一马军总管之职,外放为康州刺史;免去房玄龄、杜如晦在秦王府所任官职,逐出秦王府。
秦王府属官、幕僚接连被治罪、放逐,全府上下人心惶惶,无所适从。
------
五月端午,天气渐已暑热,观音婢已搬入青庐避暑。
按照端午习俗,这日早上吃过粽子,观音婢和新竹、展画在房中用五彩丝线编织“长命缕”。
编好之后,观音婢让展画将李承乾、李泰、李丽质喊来,帮他们一一系于腕上。
李丽质好奇地问,“阿娘,为何要戴这丝线编的镯子?”
观音婢将李丽质搂在怀中,微笑着道,“这是为了讨个吉利,系上这长命缕,可保人们长寿吉祥。”
------
观音婢正在和几人说话,这时有宫女来报观音婢的舅父高俭、四兄长孙无忌前来见她。
观音婢将李承乾等人交给乳娘,和新竹、展画来到垂拱前殿。
舅父高俭、四兄长孙无忌,已在殿中东间临窗榻上坐着等候,观音婢向舅父和四兄叉手屈膝施礼,然后在几案西侧挨着长孙无忌就坐。
新竹为三人斟上酪浆,和展画退出殿外。
------
高俭从岭南回京已有三年,现任雍州治中,代李世民打理雍州政务。
唐武德初年,改郡为州,长官由郡守改为刺史。因雍州统辖关中三辅,唯独雍州特设雍州牧,由李世民担任。
因李世民军务、政务繁忙,雍州的政务就由高俭代为打理。
------
高俭、长孙无忌微笑着和观音婢打招呼,看上去却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高俭问观音婢,“主上要免去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之职,并且秦王府有多人被治罪、放逐,阿婢可曾听说?”
观音婢神色平静地道,“这些事,世民阿兄都和阿婢说过。”
------
高俭见观音婢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急道,“你和秦王是如何打算?”
观音婢不紧不慢地道,“世民阿兄说,要等太子和齐王先动手,再以叛逆的名义除去他们,这样才会师出有名,得到朝野的支持。”
高俭焦虑地道,“如今秦王的羽翼眼看着被一一剪除,主上一旦将秦王治罪,哪里还需要太子和齐王动手?”
观音婢自信地道,“阿婢跟了主上多年,相信他不会将世民阿兄治罪。”
------
长孙无忌也担心地道,“王府有多人被治罪、放逐,主上明明就是冲着秦王来的,说明他对秦王已经不再信任,待将秦王的羽翼全部除去,再对秦王下手,也不是没有可能,还望妹妹和秦王要小心为是,不要过分相信主上。”
高俭已深深感到当下情势的危急,他提醒观音婢,“夺嫡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生死就在一瞬,如今秦王大权在握,何必要采取被动的方式?”
“阿婢还是要劝说秦王早些动手,此事不可不慎,这不仅仅事关秦王府一家老小的安危,身后还牵系着长孙家族和无数追随者的身家性命。”
-------
观音婢何尝不知道夺嫡之争事关重大?一旦失败,不但李世民、观音婢和孩子们性命不保,高家、长孙家族,还有那些追随李世民的人都可能作为同党受到诛连。
想想这些人都有可能人头落地,观音婢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她觉得有必要再和李世民好好合计一下。
------
送走高俭和长孙无忌,观音婢回到青庐,她心中一直在想,李渊到底可不可信。
观音婢也有些想不明白,如果李渊心中向着李世民,他为何要亲自下诏将秦王府的亲信治罪、放逐?他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李渊最了解李世民的脾气,他这样做,不是在逼着李世民反吗?要是真想除去李世民,找个理由将他治罪就是了,何必非要逼着大权在握的李世民发动兵变?
------
到了晚上,李世民从外面回来,在青庐东间的罗汉床上坐下。
观音婢拿出用五彩丝线编好“长命缕”,拉住李世民的手要给他系上。但是当她拉开李世民的袖口时,发现他的左腕上已经系了一根。
观音婢有些不高兴,奚落李世民,“怎么只有一根?我想着你这腕上怎么也得系上十根八根。你老实交代,是哪位妹妹给你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