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坚决地道,“我是不愿,估计大兄也不愿。”
观音婢呵呵笑道,“那只有两个兄弟之国开战,国家重新陷入战乱之中。让突厥和不安分之人渔人得利,李家的江山可能毁于一旦。”
“阿爷是大智慧之人,他不会想不到这些,所以阿婢认为,让你去洛阳不是阿爷的真心,他是在试探你。”
------
李世民点着头,端起观音婢面前的酪浆喝了一口。
观音婢歉意地对李世民道,“阿婢只顾说话,连酪浆都忘了给你倒。”
她冲在殿门侍立的新竹喊道,“新竹,给大王斟一盏酪浆。”
新竹用托盘端着浆壶和碗盏过来,一边斟着酪浆,一边陪罪道,“奴婢见大王和三娘在商量事,就没敢过来,望大王恕罪。”
李世民无所谓地道,“都是自家人,哪来的那么多规矩?”
------
忽然,他笑着对观音婢道,“新竹、展画跟咱们这么多年,年龄已经不小,等忙过这段时间,是不是给她们任命个官职,然后放出去找个好郎君。”
李世民的一句话,将新竹说了个脸红,她扭捏着道,“奴婢不嫁人,一直跟着大王和三娘。”
------
观音婢奚落她道,“别在这口是心非,说不定心里早就想着嫁人。等有了机会,我要给你们俩,还有覃兰、侍琴她几个,都找一个好人家,不是嫡妻咱还不答应。”
新竹口中依然说道,“奴婢不嫁。”
然后站起身,向李世民、观音婢屈膝施礼后,端着托盘退下。
李世民赞赏地看着观音婢,“还是阿婢想得周到,她们几个年龄都不小了,等大事定下来,一定不要亏待了她们。”
------
新竹退下后,李世民、观音婢接着刚才的话说。
李世民接着刚才的话茬道,“阿婢是说,阿爷让我去洛阳,是在试探我?”
观音婢点头道,“应该是。”
李世民端起酪浆暖着手,问观音婢,“阿爷试探我的目的何在?”
------
观音婢分析道,“如果世民阿兄同意去洛阳,说明你心中已生出反意,正好印证了大伯、四叔所说的,你想占据洛阳谋反的话。你越是急着去,说明你越是急着反。”
李世民点头认同观音婢的说法。
观音婢继续道,“如果世民阿兄不愿意去洛阳,阿爷会认为你还在耐心等待,等待他最后决定将来由谁继承大统。这反而会促使阿爷尽快做出最后的决定。”
------
听观音婢分析完,李世民神秘地笑了笑,“我知道怎么做了,这又给封德彝提供了一个向大兄告密的机会。”
然后他向观音婢谈了自己的想法,观音婢对李世民的想法提了些建议,两人商定了下一步的做法。
晚上,李世民又秘密将封德彝请过来,两人进行了一番密商。
第二日上午,李世民去见李渊,封德彝去见李建成。
------
李世民见到李渊,先聊了一会闲话,接着对李渊道,“阿爷,儿臣昨日想了一夜,左思右想,都觉得不能去洛阳。”
李渊看着李世民的眼睛问道,“为何?”
李世民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今阿爷身体康健,儿臣如去了洛阳,可以保一时的平安。但是待阿爷万年之后,大兄如召儿臣进京,儿臣是来,还是不来?”
“儿臣如听大兄的召唤进京,大兄会不会容得下儿臣?儿臣如不来,是不是有欺君之罪?”
------
这个问题,李渊早就想过。
他没有直接回答李世民的问题,转而说道,“二郎去洛阳的事,暂且不要再说,有一事阿爷想和你商量一下。如今在洛阳行台镇守的屈突通已年逾七旬,是否该派一个值得依赖之人去辅助一下?”
李世民仔细想了想,对李渊道,“阿爷觉得温大雅如何?”
李渊赞同地点点头,“那就让大雅去吧。”
------
温大雅在晋阳时就跟着李渊,当时是太原留守府官署的记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机要秘书,最李渊最信赖之人。
如今李世民推荐,让温大雅去辅助屈突通,不但让李渊放心,还撇清了李世民想去洛阳谋反的嫌疑。
-----
这边李世民向李渊陈述不愿去洛阳的理由。
东宫之内,封德彝已经见到李建成,向他密报李渊准备派李世民去洛阳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