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成是越来越不成器,李世民却越来越显露出过人的才能。
此消彼长,李渊心中的天平,便逐渐向李世民倾斜。
李建成看到自己的地位越来越不稳固,心中非常不安,他与四弟李元吉关系密切,便向他说出心中的担忧。
------
李元吉自幼不被窦氏夫人喜爱,李渊又不经常在家,李元吉实际上是在李建成的照顾下长大成人。
所以,李元吉虽然骄纵难驯,但对李建成却极为敬重,李建成在李元吉心中的地位,甚至不低于李渊和窦氏夫人。
李元吉本来就不待见李世民和观音婢,如今看到李世民危及李建成的地位,对李世民也心怀愤恨。
------
李建成和李元吉商议如何扳倒李世民,想方设法动摇李世民在李渊心中的地位。他们二人开始拉拢李渊身边的宠妃,收买李渊宠信的大臣。
李渊的宠妃尹德妃、张婕妤都已为李渊生下皇子,两人也想着为自己和儿子的将来找一个靠山。她们认为,李建成是当今的太子,将来就是大唐的皇帝,所以就极力讨好李建成,想办法和李建成拉近关系。
------
尹德妃、张婕妤想着将来依靠李建成,李建成想利用尹德妃、张婕妤吹李渊的枕头风说李世民的坏话,两边的利益一致,自然是一拍即合,就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有些话李建成、李元吉不好在李渊面前直说,他们就让尹德妃、张婕妤找机会说李世民的不是。
------
李元吉从晋阳逃回长安之后,住在武德殿后院。
李元吉所住的武德殿,离李渊所住的万春殿很近,中间只隔了大吉殿、立政殿,相距只有二百来步,两者之间来往很方便。
别看李元吉年龄不大,但他为人却极为奸诈、很有心机。为了讨好李渊,他每日早晚到李渊那儿去问安,陪李渊说话,向李渊禀报他练习武功的情况。
在和李渊亲近的时候,李元吉偶尔有意无意地说几句李世民的坏话。
------
李渊是一个非常宽容之人,表面看上去,他天大的事都不放在心上,大事小事都是争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元吉丢了山西,那可是李渊发迹的地方,可是李渊对李元吉一点处罚都没有。
看不透李渊的人,都以为李渊好欺骗,李世民和观音婢也曾经有过这样的错觉。
实际上,李渊是非常睿智之人,他是表面上装傻,心中对一切都心如明镜,他只是在暗暗观察,在不引起你警觉的情况下,让你自暴其短。
-----
李渊总是在默默地等待良机,时机不成熟时他就装傻,一旦时机成熟他处事极为果断。
晋阳起兵前他杀王威、高君雅;李密谋反时,他派人处置李密;刘文静不安分时,李渊怕他怂恿李世民,以莫须有的罪名就将刘文静这个晋阳起兵的元勋诛杀。
所以,许多人总是小看李渊,而这个看上去宽容和善的李渊却总是能成事。
------
李元吉和李渊的宠妃,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李渊从来不驳斥,他反而总是显示出一副认真听的样子。
李建成、李元吉便以为李渊相信了他们所说的话,心中便有些得意。
可是,这些不利于李世民的话,听到李渊耳中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谁也不能真正弄明白。
------
在李建成、李元吉和尹德妃、张婕妤对李世民的不断诋毁之下,李渊还是决定让李世民领兵,尽快东出潼关平定中原。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向李渊举报,驻守晋阳的并州总管李仲文有勾结突厥谋反的意图。
李仲文是李密的从叔,他和李密的父亲都是隋朝赵国公李弼的孙子。
------
李仲文接替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是李世民举荐的,李元吉对李仲文顶替自己也怀恨在心。
李元吉向李渊报怨,他只所以丢弃晋阳,是因为李仲文不听他的号令,他当时就有谋反之心,想保留自己实力,而故意不救李元吉。
李建成也趁机让人诋毁李世民,说李世民举荐李仲文有用人失察之嫌。
------
接到李仲文想谋反的举报之后,李渊就在想如何处置李仲文。处置了李仲文,山西、河东又将不稳,后方不稳的情况下,还能不能出兵中原?
还有,要不要追究李世民用人失察的责任?
在这个即将让李世民领兵东出潼关的关键时候,李渊需要好好斟酌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