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到了戌时,彩丝院的人却听到御驾到了后宫,笙箫阵阵,一路鼓吹向北而去。
让人一打听才知道,李渊乘步辇去了承香殿。
------
尚寝局说好的这日李渊不再临幸后宫,真实情况却是御驾越过彩丝院去了其它地方。
崔御女心中明白,是尚寝局在徇私舞弊,从中玩了花招,她羞愤交加,不再理会其他人,把自己关在了内室之中。
另外四位御妻和宫女们,知道崔御女心中不高兴,就没有过去打扰,没成想到了早上,崔御女在房中已经投缳自尽。
-----
彩丝院的宫人,早上起来,见崔御女没有起来,怎么喊也不开门。院中宦者将门撞开,崔御女已经气绝身亡,没有了生机。
房中案上,有一方素笺,崔御女投缳之前写下了一首宫怨诗。
“天下第一望,未笄把宫进,望得圣主恩,竟需贿尚寝。”
诗中的意思说,自己出生于天下第一高门崔氏的女子,不到十五岁就入了宫。出身于名门世家,是何等的荣耀和高傲,但是想得到主上临幸,竟然需要贿赂尚寝才能达到目的。
诗中显示出崔御女对自己出身于天下第一高门的骄傲,和得不到皇帝李渊宠幸的哀怨,以及满溢着对宫中尚寝徇私舞弊的控诉。
------
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
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地位最为尊贵,即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其中,崔氏与李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
------
崔姓人繁衍众多,人才辈出,曾出过二十九位宰相。
崔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即使是帝王之家,也以与崔氏联姻为荣。
如今在宫中就有两个崔姓女子。
一位是黄门侍郎崔民干的女儿崔蔷,已经得到李渊宠幸,有孕在身。
另一位便是这位崔御女,她是崔民干的一位远房侄女。
------
宇文令馨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观音婢说完,恳求道,“请王妃娘娘尽快将此事禀明贵妃娘娘,以免尚寝局与奚官局的宦官勾结,将此事草草了解。”
观音婢不解地问,“后宫死了嫔妃,他们怎能如此就糊弄过去?”
宇文令馨轻轻地哼了一声道,“宫中女子成千上万,哪个月不死几个人?贵妃娘娘不可能事事过问,主上更不会操心这鸡毛蒜皮的小事。”
“宫中死了人,奚官局只要记个病亡,用松木棺材装了,找个地方埋了就了事。”
------
观音婢震惊地问,“难道有品级的嫔妃,死了也无人过问?”
宇文令馨冷冷地笑道,“这宫中的女子,虽然活着,家里人多半已当她们死去。”
“送她们入宫之时,家里人都是在碰运气,能得到主上宠幸,全家人便跟着鸡犬升天。得不到主上宠幸,家中就当没有了这个人。事实上,宫中女子十之八九都是无依无靠的苦命人。”
“不得宠的后宫嫔妃,都要看着宫中女官和宦官的脸色活下去,一个不得宠的御女,尚寝局根本不将她看在眼里。”
------
观音婢心中盘算着如何借这次机会帮万贵妃整治一下后宫,口中却淡淡地对宇文令馨道,“既然死了一个御女不是什么大事,禀明贵妃娘娘又有何用?”
宇文令馨想极力引起观音婢对此事的重视,她向观音婢建议,“此事可大可小,说不定这次就是理顺后宫的机会。”
观音婢微笑看着宇文令馨,面上露出征询之意,“如何可大可小?”
------
宇文令馨好像早就有了准备,她胸有成竹地回答观音婢,“想大事化小的话,王妃娘娘和贵妃娘娘都不管,奚官局只要向崔御女家里告个病丧,就万事皆休。”
“想小题大作的话,是因为此女姓崔,是来自于高门的女子,如能让主上知道,会引起主上的重视。为了安抚崔氏,主上会给他们一个说法。”
“况且,崔侍郎的女儿崔宝林很得主上宠爱,崔御女投缳自尽的事,早晚也瞒不住。”
------
观音婢听宇文令馨说得有理,很合自己的心意,她笑眯眯地看着宇文令馨,装作很迷惑地问道,“宇文宝林深得主上怜爱,如今也有了身子,为何对理顺后宫如此上心?”
宇文令馨是聪明智慧之人,她明白观音婢在做出决定之前,要弄清她的动机。于是,便坦诚相见,激愤地道,“今日就将实言回禀王妃娘娘,妾也对后宫的坏规矩深恶痛绝。”
“往日妾被主上冷落之时,尚寝局曾多次对妾进行羞辱。”
“当时妾亦有过求死之心,但思前想后终是不甘,才冒险托了柴尚功,求王妃娘娘施以帮助。对于祸乱后宫的两位尚寝,不将她们除去,妾难解心头之恨。”
------
宇文令馨一气将心中的想法说完,明摆着她要借这次机会,报复曾经羞辱过她的尚寝,希望观音婢和万贵妃惩治她们,以解她的心头之恨。
观音婢劝诫宇文令馨,“后宫之中最忌争斗,宇文宝林最好还是不要有嗔怨之念。如今你已有孕在身,心平气和才是你们母子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