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非要亲一下观音婢。
观音婢非要李世民告诉她想将襄阳县主嫁与何人。
李世民有求于人,不得不答道,“是窦诞。”
观音婢问,“窦诞是何人?”
李世民答道,“舅父窦抗的三子,我的从兄,官职是大丞相府祭酒,安丰郡公。你看能不能配得上二姊?”
------
观音婢又问,“多大年纪?”
李世民道,“今年应该是三十八岁,年前刚殁了阿嫂。”
观音婢沉吟了一下,点头道,“比二姊大十五六岁,还算是比较合适。你和从兄说起过此事没有?”
李世民呵呵笑道,“我昨日刚回来,这事你昨日刚说,哪里有时间和从兄说起?”
------
观音婢看上去对襄阳县主的婚事很上心,催促道,“这事要抓紧,一旦有人给从兄提亲,二姊就错过了机会。你如今正好没事,最好现在就去见一下从兄。”
李世民故意推托道,“这事哪用得着这么急,我看明日再去也不迟。”
观音婢转而漠不关心道,“反正那是你家二姊,去不去由你。”
说着又伸出手去拿书,李世民将书抢在手中,说道,“让我亲一下就去。”
------
观音婢看着李世民不说话,李世民见有机可乘,跪起身向前探着身子,双手抱着观音婢的头,在她脑门上重重亲了一下,然后转过身穿鞋下了罗汉床,准备去找舅父窦抗。
观音婢见李世民准备离去,数落道,“费这么大劲就为了亲一下,也不知是挡饥还是挡饱?”
接着又道,“你赶快去,回来我还有重要的事情和你说。”
李世民答了一声好,转身离开房间。
------
李世民出了通义里,来到路西的延康里,窦氏夫人的从兄窦抗就住在延康里。
窦氏夫人去世之前,李渊与窦家来往甚密,与窦氏夫人的从叔窦威、从兄窦抗、窦轨关系很好,对他们三人极是敬重。
李渊晋阳起兵之后,窦氏夫人的从叔窦威、从兄窦抗、窦轨都率众响应。
攻下长安之后,李渊任尚书令、大丞相,晋封唐王,急需治理国家的信任之人,就将窦家之人委以重任。
窦威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参与制定朝廷典制
窦抗授为将作大匠。
窦轨授相府咨议参军,封赞皇县公。
------
通义里与延康里只有一路之隔,以前在长安的时候,李世民是窦抗家的常客,门房的老仆与李世民认识,见李世民前来,也不通报,直接领他去窦抗外院书房。
到了书房门口,侍从进去通报后,窦抗请李世民进入书房。
------
窦抗的母亲是杨广的姑母安成长公主,窦抗曾任豳州总管,陈国公。汉王杨谅造反时,杨广怀疑窦抗存有二心,将他除名为民。
窦抗以前的身份和李渊一样尊贵,他是隋文帝的外甥、陈国公,李渊是独孤皇后的外甥、唐国公。
如今,李世民虽然官职、爵位比窦抗高,但他是李渊敬重之人,是李世民的舅父,所以李世民见了窦抗,一点都不敢失礼。
------
窦抗正一人坐在书房中厅罗汉床上看书,见李世民进入书房,微笑着问,“二郎来了?”
李世民恭恭敬敬向窦抗施礼,向舅父问好。
窦抗含笑点头,以手示意李世民,“二郎快坐。”
李世民依言在几案对面坐下,侍从为窦抗、李世民各斟了一盏解暑汤。
------
窦抗生性率直,为人大度豁达,他笑吟吟地看着李世民,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和气地问李世民,“听说你和大郎昨日才回到长安,这次东征洛阳感觉如何?”
李世民在窦抗面前也不拘束,微笑着答道,“此次东征洛阳只是小胜,世民觉得如今关中还未巩固,东都洛阳还未到决战之机。”
窦抗微微点头,同意道,“二郎的想法很对,我也认为在东出之前,要先扫平身后的薛举,以防腹背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