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婢已经听说刘文静从狱中放出的消息,一切都按她和李世民商量的计划进行,她对以后举兵起事更有了信心。
回想这两年多来的经历,观音婢感慨万千,她如今更加深信事在人为,只要精心筹划,许多不可能的事,都会变为可能。
------
从两年前回长安,和李渊一起谋划获取兵权,李世民和观音婢先后经历了雁门救驾、绛州收附盗贼、马邑郡痛击突厥、雀鼠谷智剿甄翟儿,如今又从太原狱中顺利救出刘文静,每一件事都如事前谋划的一样,取得圆满成功。
如今,李世民和观音婢已能将长孙晟所留的《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和《孙子兵法》等书活学活用,两人联手可以说是算无遗策,每次谋划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
观音婢听说刘文静已从太原狱中被救出,她心中高兴,就有了指导覃兰和侍琴下棋的兴致。
覃兰和侍琴搬了张几案放在炕边,将棋盘放在几案上,两人相对而坐下起了围棋。
观音婢坐在炕上,是一心两用,她手中拿着《尉缭子》在看,偶尔瞄一眼两人的棋局。覃兰和侍琴每下完一局,观音婢就会讲评几句,给她们说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
------
几局棋下来,大体是覃兰赢的次数较多。
这下棋随人的性格,覃兰是处事稳重,做事三思而行,考虑得周全。侍琴则是头脑灵活,点子多,往往会有奇思妙想,但虑事却不够深。
观音婢发现,侍琴输棋的原因并非是棋艺不行,而是有些棋下得太过随意,未经深思熟虑便草率落子,总是凭感觉下棋,对后面的应手考虑不细致。覃兰则是每走一步,都考虑后面几步会如何变化。
------
当看到侍琴又输了一局,观音婢指着侍琴下的一个黑子问她,“你下这一子时,心中是怎么想的?”
侍琴答道,“我当时看到,这一手是盘面上最大的一步棋。”
观音婢又指着覃兰下的一个白子问侍琴,“你当时是否发现,你这里存在一个漏洞?”
侍琴懊悔地道,“我当时确实看到,但是想着覃兰阿姊不一定会发现,想先占了这一手大棋再补那里。没想到,还没来得及补,这个点却让覃兰阿姊占了。”
------
观音婢问侍琴,“你有没有发现,整个棋局就是因为这一手,局势出现了逆转?你处处想占先,最后却因小失大。”
“无论下棋,还是做事,往往都是因为小的失误,最终导致满盘皆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侍琴看上去似乎已经虚心接受观音婢的建议,答道,“侍琴知道了。”
观音婢则不依道,“你这话是随口说的吧?我已向你说了许多次,你都是这样说,但最终却是老毛病未改。”
侍琴有些不好意思地一笑,对观音婢道,“以后一定改。”
------
观音婢笑看着侍琴,苦口婆心指教,“你得磨炼一下心性,改一改浮躁的性子,遇事要学会多思多想,还要像覃兰阿姊一样,再沉稳一些。”
“做事不能只考虑自己怎么去做,还要考虑别人会怎么做。”
侍琴点点头,认真答道,“侍琴这次是真的知道了。”
观音婢莞尔笑道,“你说是真的,我却不信,下次我看你做事再毛毛糙糙,就罚你一天坐那不准动。”
------
这时,正好李世民从外面回来,看到观音婢在说侍琴,就接话道,“三娘是不是又在训人?”
覃兰、侍琴见李世民回来,连忙站起向他叉手屈膝施礼,侍琴施完礼对李世民道,“三娘哪里是在训人,是在为我指点迷津。”
李世民呵呵笑着调侃,“三娘调教出来的人真会说话,将训人称作是指点迷津。”
观音婢看着李世民得意道,“你别不服,跟着我的人,一个个都不输于世族之家的豪门千金。”
------
覃兰、侍琴两人见李世民、观音婢两人开始斗嘴,赶紧忙着收拾棋盘、棋子。
新竹过来服侍李世民换了衣服,然后三个人一起退出房间。
观音婢今天心情特别舒畅,覃兰等人走后,便微笑着让李世民给她讲,官署议事厅商议放刘文静出狱的经过。
李世民便将议事的前后经过,详细向观音婢讲述了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