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紧急,召李世民到左屯卫将军府报到。
李世民立即着戎装到左屯卫将军府,拜见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
云定兴曾任卫尉少卿,是李渊的前任,素来与李渊关系甚好,也和李世民极为熟悉。
云定兴告诉李世民,至尊皇帝在雁门被突厥围困,传诏天下将士到雁门救援。左屯卫将军府属下将士,明日辰时在城东校场点卯,各人自备军械装备,大军三日后起程。
------
原来,八月初杨广巡视北塞。
突厥始毕可汗率领十几万名骑兵,策划袭击大隋皇帝杨广的车驾。义成公主派遣使者向杨广报告发生了变故。
八月中旬,为避开始毕可汗的偷袭,杨广的车驾迅速驰入雁门城防备。齐王杨暕率领后军进驻了崞县。
随后,突厥军队包围了雁门,隋军上下惊惧恐怖,拆毁民房用作守卫城池的材料,誓死守卫雁门城。
城中有军、民十五万人,粮食仅够二十日之用。
雁门郡四十一座城池,突厥军队已经攻破了其中的三十九座,只有雁门、崞县没被攻下。
------
杨广亲自巡视军队,他激励将士们,“尔等努力抗击突厥贼兵,如能得胜而还,凡守城有功者,无官者直接敕封六品,赐锦百段;有官者加官进爵。”
杨广不时派人慰问守城将士,在他的鼓舞下,守城将士誓死守城,昼夜抗击突厥军队攻城。
突厥人长于骑射,攻城是其所短,再加上守城将士誓死抵抗,雁门城久攻不下。
在坚守雁门的同时,杨广下诏,命天下将士速到雁门救援,派数路轻骑,突围向外送信。
信使到处,各地郡守县令都竞相应召准备救援。
屯卫大将军云定兴接到诏书,当即点兵整训,准备出征。
------
观音婢听说,左屯卫将军府征召李世民,心中就开始忧虑,最怕他被派去出征打仗。
兵者,事关死生之事,不可视作儿戏。古往今来,无数青壮儿郎血染沙场,慷慨赴死,从此一去不归。朝廷二次征讨辽东之时,三十余万隋军渡辽,兵败逃回者,只有二千七百人。
李世民走后,观音婢便在房中焦急等待,想早点知道屯卫将军府征召所为何事。
------
李世民辞别云定兴,回到唐国公府。
观音婢见李世民回来,迫不及待地问他,“是不是要征召你去打仗?”
李世民不慌不忙,并不急于回答观音婢。
等覃兰服侍他脱去戎装,换上便装,李世民才上了罗汉床,坐在观音婢身旁,笑着对观音婢道,“确是要出去打仗。”
观音婢一听要出去打仗,心中更加焦急,她催促李世民,
“你赶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
李世民将杨广在雁门被突厥围困,下诏命天下将士出兵救援的事告诉观音婢。
观音婢听后,心中有一万个不情愿,她更加为李世民的安全担忧。突厥人素来彪悍,尤善骑射,与征讨辽东相比,更加凶险。
她见李世民一脸轻松,好像对此次很乐意的样子,就问他,
“你觉得有必要为杨广这样的昏君拼上性命吗?”
李世民见观音婢忧心忡忡,笑着安尉,
“我也不是傻子,以后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怎会去轻身涉险?”
“我知道此次出征,建功立业事小,保住性命事大。”
“不会为了杨广许下的高官厚禄,去誓死拼杀。”
------
观音婢提醒李世民,“我们刚读过《尉繚子》,世民阿兄应当明白,军令无情,临阵退缩,立斩不赦。”
李世民朝观音婢笑了笑,“我已有了打算,准保不会让自己亲临战阵。”
观音婢看李世民胸有成竹的样子,急着想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催促道,
“你赶快说出来,让我听听。”
李世民问观音婢,“你说,一军之中,谁的性命最宝贵?”
观音婢想都不想即回答,“当然是一军主帅。”
李世民又问,“他是否要想办法保护自己?”
观音婢道,“那是自然,即使不救杨广,他也不会牺牲了自己。”
-----
李世民伸出手指,在观音婢鼻梁上轻轻刮了一下,笑道,
“看来阿婢并不愚笨,还能想清楚这些道理。”
观音婢见李世民取笑自己,握起粉拳在他胸口捶了一下,嗔道:“我打你。”
李世民也不躲闪,顺势将观音婢揽在怀里。
观音婢在李世民怀里挣扎,嚷道,“放开我,我正在和你说正事。”
李世民搂着不放,笑着说道,“这样照样可以说事。”
------
观音婢一个柔弱女子,怎能逃脱一个英武壮士的控制?
她无奈只得依从,仰脸问李世民,“你是否要做云定兴的贴身近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