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杨广召见之后,李渊再不敢邀人宴饮,日日认真当差办事。
杨广看到李渊整日小心谨慎的样子,觉得当日那一番斥责还真起了作用。他见李渊将自己的话视作金口玉言,不敢稍有违背,对李渊越发信任。
李渊和李世民、观音婢在耐心等待中,过了正月、二月。
三月,长孙无忌与华阴陆氏成婚,因李世民、观音婢正在守孝之中未能参加。
李渊亲赴崇仁里长孙无忌新居,送上贺仪,并向高秋娘致贺。他向高秋娘说了观音婢近两年的情况。当着高秋娘的面,李渊对观音婢极力夸赞,感谢高秋娘为唐国公府培养了一个好儿妇。
------
三月中旬,杨广下诏准备巡视太原郡。
李渊作为卫尉少卿,照例随驾出行。
临行之前,李世民、观音婢祝李渊一路保重。
观音婢征求李渊的意见,此行是否带上紫芙和青雁照顾生活起居?
李渊谢绝了儿妇的一番好意,对李世民、观音婢道:
“此次到山西,极是关键,一切还是小心为好,别让人看出我安于享乐,受不得征战之苦。”
观音婢赞同李渊的想法,
“还是阿爷考虑得周全。阿爷此去不要因兵权之事过分心急,我和世民阿兄在京中会耐心等待阿爷的好消息。”
对于这次山西之行,李渊、李世民和观音婢都满怀期待,能不能获得兵权,结果就在旬月之间。
此行也决定着,唐国公府准备举兵起事,能不能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
------
三月底杨广驾临太原,四月西行至汾阳宫避暑。
当时,适逢盗贼母端儿在龙门作乱,杨广问随行的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和民部尚书樊子盖,谁可领兵剿灭盗贼。
宇文述和樊子盖怕杨广属意他们二人,两人皆推荐李渊可以胜任。
杨广以为不妥,理由是李渊素来只任文职,哪能领兵剿匪?
宇文述提醒杨广,“陛下难道忘了‘雀屏中选’之事,李渊乃是将门之后,年轻时就善骑射。此事陛下应该比臣等更清楚。”
杨广依然心存顾虑,“李渊精通骑射,我心中清楚,可他未经过战阵,如何领兵作战?”
宇文述继续向杨广进谏,“盗贼乃是流寇,哪懂什么战阵?对付流寇最有效的就是精通骑射之人。”
------
在宇文述和樊子盖的谏言下,杨广终于同意由李渊领兵剿匪,他问宇文述,“大将军,你看从何处调兵,交由李渊统领。”
宇文述连忙推托,“从旁处调兵,远水解不了近渴。臣有一策,可解燃眉之急。”
杨广问宇文述,“大将军有何良策?”
宇文述建言,“陛下可拜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授其奉诏任命、罢免两郡文武官员之权。命李渊就近调集地方府兵剿匪,地方文武官员哪个敢不从?”
------
杨广认为宇文述之策可行,也不征求李渊的意见,即刻下诏:
擢卫尉少卿李渊为右骁卫将军,拜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承制黜陟选补郡县文武官员,发山西、河东兵讨捕群盗。
李渊接诏之时,看着有些不太情愿。
杨广对李渊道:“你是否不愿担此重任?你是朕的从兄,危难之时,当思为朕分忧。”
李渊心中有一万个愿意,但是惶恐道,“微臣是怕剿匪责任重大,李渊恐难胜任。”
杨广勉励李渊,“朕拜你为慰抚大使,即知你能胜任,切不要妄自菲薄,只要尽心,朕相信你能将事情办好。”
------
在杨广的劝勉下,李渊只得领诏,从此成为手握山西五郡生杀之权的慰抚大使。
所谓山西五郡是历朝惯常的称呼,包括太原、西河、马邑、河东、雁门。
接到杨广诏命,李渊辞别杨广,离开汾阳宫,带领亲信随从直赴河东郡鹰扬府。
河东郡鹰扬郎将孙梁栋指派,河东郡府兵校尉丁占魁负责征召剿匪兵马士卒。
------
丁占魁如今已改任,河东郡河东郡鹰扬府骑兵校尉。
杨广征辽东这几年,丁占魁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
作为河东郡河东郡鹰扬府骑兵校尉,每年都要征兵送往辽东。所征士卒不愿参战,多半路上逃亡。凑不够兵员人员,地方府兵官员就要再征补上。
不但闹得地方鸡犬不宁,作为河东郡河东郡鹰扬府骑兵校尉动辄受到长官斥责。
------
《木兰辞》中的描写,就是北朝、隋朝时,征召府兵的真实写照。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丁占魁作为一郡鹰扬府骑兵校尉,就是安排向府兵发军帖之人。
经过多年征战,百姓已厌倦征伐,对于征兵也是深恶痛绝。
------
李渊见召来丁占魁,亲自安排,告诉丁占魁这次征兵剿匪的重要性。
丁占魁知道李渊与长孙晟之间的关系,虽然作难,也极力予以配合,并将自己的孙子丁记坎托付给李渊,让他跟着李渊进行历练。
征兵不易,好在河东是李渊的根基所在,以前李建成就有所准备,这次可以公开将从前暗中训练的兵丁,输送到李渊新组建的剿匪军队。
李渊和丁占魁用尽所能,才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凑出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
------
先放下李渊不说,再说李世民和观音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