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主母在时,日日忙惯了。”
“如今没事可做,放松了下来,整日只顾着玩,手头的活都忘了。”
她冲冯妪笑了笑。
“再这样下去,到了夏天,连穿的鞋都做不齐。”
------
冯妪当着两人也不再打诳语,
“你当我啥都看不出来?连陈妪那个傻婆娘都起了疑心。”
“你俩别再瞒着我这老婆子。”
“去告诉长孙娘子,陈妪在打听你们在干何事。”
两人只是看着冯妪笑,没有接话。
冯妪也没接着往下问。
------
冯妪知道做下人的规矩,能向她说的,紫芙、青雁肯定会对她说。
不方便向她说的,连只言片语,也别想从她们口中探出来。
冯妪主动把话题叉开,又闲扯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方才离去。
------
冯妪走后,紫芙、青雁合计,看来是冯妪起了疑心。
紫芙想了想,她对青雁说道,
“我看冯娘子过来有两个意思。”
“一是想知道我们在做何事。”
“二是想让我们传话给长孙娘子。”
青雁知道冯妪精明,她有点忧虑地道:
“如今她已经生疑,啥事都瞒不过她。”
“就是不问,她也会慢慢知道我们的底细。”
------
紫芙处事更老练一些,她给青雁分析,
“我们越是不说,她越是疑心有事瞒着她。”
“等她自己查出来,反而让我们不好做人。”
“既然她想让我们捎话,看来是没有恶意。”
“我们不如将此事告诉长孙娘子。”
“长孙娘子有的是办法,说不定能拿出好的对策。”
青雁点头,同意紫芙的想法。
-----
紫芙、青雁决定马上就去见观音婢。
她两人自知瞒不过冯妪,就大大方方地走过她房间的门口。
紫芙主动和冯妪打招呼,。
“冯娘子,我俩到二郎君院里去一趟。”
这样让冯妪觉得没将她当成外人
冯妪看着两人,微笑着道:“去吧。”
------
两人出了上房院,来到李世民院中,给覃兰说有事要见长孙娘子。
覃兰禀了观音婢,然后让两人进了东耳房。
紫芙、青雁进了房间,见观音婢正坐在罗汉床上看书。
两人恭恭敬敬向观音婢施了礼,向她问安。
观音婢放下手中的书,让紫芙、青雁在旁边的胡床上坐下。
两人谢了坐,在胡床上坐好。
------
观音婢面带笑容说道:“听覃兰说,你二人有事要见我。”
回话之前,紫芙又站起,叉手屈膝向观音婢行了一礼。
观音婢抬起手,示意她坐下说话,
“有事只管说,不要那么拘礼。”
紫芙重新坐下,向观音婢禀报,
“刚才冯娘子从西院回来,问起我们每日都做何事。”
“因长孙娘子有交代,不让对外人说,我两人就借故没说。”
观音婢认真听着,点点头。
紫芙接着转述冯妪的话。
“冯娘子说,西院的陈妪,今日将她喊去问起此事。”
“她让我们过来,告诉长孙娘子一声。”
------
观音婢心中也在想,教几个婢女读书、认字这事,总是瞒着也不是个办法。
以前自己代掌中馈,外院的几个婢女出出进进,外人看着也很正常。
现在掌管中馈之权已移交给郑观音。
这几个人再经常过来,难免会引起别人猜疑。
看起来得想个办法,打消别人的猜疑,以免有人借机挑拨事非。
------
她笑望着紫芙、青雁二人,
“本来想着让你们几人多学些东西,没想着会惹出闲话来。”
“如果现在停了,一是半途而废,二是让别人觉得我们干了见不得人的事。”
“他们会说我们心虚,有人一问就吓得停了。”
说到这,她停顿了一下,看着两人问道,
“你们觉着是不是这样?”
紫芙、青雁都点点头,
“就是,我们干的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为何要停?”
------
观音婢没说话,眼睛盯着案上的书。
她静静地想了一会,然后又转过脸看着紫芙、青雁,
“我想着还是和冯娘子说清楚。”
“以后你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来找丁娘子读书、认字。”
“你们先回去,下午和冯娘子一起过来。”
“我给她仔细说一下自己的打算。”
------
紫芙、青雁听说观音婢要亲自和冯妪说,心中轻松了不少。
这样她俩以后就不用对冯妪躲躲闪闪。
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因此事变得生分。
两人站起,向观音婢施了礼,回上房院去见冯妪。
------
事实上,对付陈妪那样的蠢妇很容易。
想要让冯妪这样精明的人臣服却很难。
紫芙、青雁两人走后,观音婢在想如何和冯妪谈。
对于冯妪这样饱经磨练,老于人情事故的人精。
观音婢觉得在她面前没有心理上的优势。
如果不是推心置腹,让对方觉得是在欺骗她,在糊弄她。
那么还不如不和她谈,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