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续想了想,吩咐道:“带上一半抛石机,跟本将军去前面!”
“要攻城了吗?”马铁丹脸色先是一喜,随即又一脸郁闷失望,若是攻城的话云梯和冲车必定会带上,此时既然只带抛石机,显然是想要佯攻或者说吓唬对方一番,工匠营今日想要立功看来是不可能了。
“你小子沮丧个屁!”公孙续笑骂道:“还怕造出来的东西没有用武之地?有的是你小子立功的机会!赶紧的,本将军就不进去了!”
“遵命!”马铁丹嘿嘿一笑,屁颠颠跑进了营寨,大声吆喝着工匠们集合,然后开始精挑细选技术最精湛的工匠。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马铁丹挑选出了五百余人,推着安装着底座轮子的十五架抛石机缓缓出了营寨。
抛石机最早实战使用是在春秋时期,《范蠡兵法》里面有云‘飞石重十余斤,为机发射,可行三百步’,可见那时候就开始在战争中使用抛石机了。
抛石机使用的是杠杆原理,构造并不复杂,架子上方横置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轴用来调节方向和高低,固定其上的长杆称为“砲梢”,砲梢其实就起了杠杆的作用,只有一根木杆的称为“单梢”,设多根木杆的叫“多梢”,梢越多越结实,可以抛射的石弹就越重、越远。砲梢的后端系着结实的动物皮做成的‘皮囊’,里面放置需要发射出去的石头,前端系着砲索,定位之后拉动砲索就可以借助杠杆的力量把沉重的石头发射出去。
此时的抛石机大都没有安装底座和轮子,使用的时候才开始组建,安装之后也无法移动,毫无半点灵活性。马均接手工匠营之后,参照了公孙续的一些建议,开始给抛石机安装上了底座轮子,这样就不需要临时组装,使用的时候推出去即可,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由移动,随意调整攻击的方向和方位,其作用大大加强。除此之外,马均还在砲索上下了一番功夫,经过多番试验之后,采取了动物筋和坚韧的麻绳以及钢丝混合的方法,做出了更加坚韧结实的砲索,足以把一块二十斤的大石头抛射到四百步开外,远远胜过了此时任何一种抛石机。
公孙续看了看后面驮着石头的大队马车,问道:“一共带了多少石头?”
这抛石机的石头并不是随便捡一块就行,一般要选取圆形的石头,必要的时候还要打磨一下,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使用不规则的石头。这样做既是为了增加皮囊的使用寿命,也是为了更好的打准目标,毕竟越是不规则的重物在空中飞行的轨迹越是难以控制——这一点让公孙续十分震惊,他没想到此时的‘古人’竟然能掌握这个道理,尽管马均和马铁丹对此都说不出内在道理,但是他们知道怎么才能做到最好!
马铁丹推出来的都是有着十二根砲梢的大型抛石机,每一架都有一丈三四尺高,一丈多宽,加上砲梢的长度足足有两丈三尺左右。十二根砲梢就意味着每一架抛石机每次能发射十二块大石头,当然,若是把大石头换成稍小点的石头,每次发射的就是数十块石头了。
马铁丹笑道:“启禀将军,属下带了能发射十轮的石头,定要让城中的那些家伙好好尝尝厉害!”
“十轮……足够了!”公孙续对这个数字很满意,十五架抛石机发射十轮,也就意味着有一百八十块大石头被发射出去,即便有些不能发射到城内,也足够让袁绍好好喝一壶了。
片刻之后,公孙续带着十五架抛石机来到了公孙瓒和张燕身后。马铁丹等人开始调整抛石机的方位,众人则各行其是,有的开始搅动砲索,有的搬着石块往皮囊里放,有的转动砲梢……他们的动作十分娴熟,一看就是久经操练过的。
袁绍在城上射出三轮箭矢之后就下令停止,此时见到对方推出了怪模怪样的抛石机,心里忽然起了一阵不祥之感。这些古怪的抛石机看起来似乎很厉害,不知威力到底如何?城内也有少量抛石机,不过袁绍都下令固定在了城墙之上,而且没有多少备用的石弹,对于守城来说是杯水车薪。
审配看了一会儿,发现已经有几架抛石机准备发射,赶紧劝道:“主公,请速速下城墙,敌军看来是要大规模使用抛石机了!”
淳于琼也在一边劝道:“主公,请下城墙,此处交给末将便是!若是幽州狗贼敢冲上来,末将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袁绍摇了摇头断然拒绝,若是此时下了城墙,势必会被将士们耻笑,不如先看看对方抛石机的威力再做决定。
审配无可奈何,只好命令十几个人举着厚重盾牌护卫在袁绍身边,随时准备挡住从天而降的石块。
砰!砰砰砰……城外第一架抛石机开始发射,只见十几块大石头呼啸而来,除了三四块撞在城墙上之外,其他的都准确地落在城头之上。有十几人躲避不及,顿时被砸成了肉酱,引起了周围人的一片恐慌躲避。
几块大石头直冲着袁绍而来,审配见势不妙,赶紧拉着袁绍向后就躲。那十几名举着大盾牌的士卒奋勇抵挡,却被石头砸的头破血流,有几人当场吐血而亡。
眼看着更多的石头开始从天而降,袁绍大骇,再也顾不得面子问题,率先向着城墙下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