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按照《蜀志》所书,新科学士必须等到下一届官员选拔而出后才能进入各部,臣觉得安王此做法不妥。”
朝中的官员纷纷议论起来。
“是啊,新科学士没经过足够的锻炼,进入朝堂反倒有些拔苗助长了。”
“我觉得于大人说得有理,祖宗的规矩不能坏!”
“朝中又不缺人,安王殿下这是做什么?”
“...”
蜀皇被吵得有些心烦意燥,示意谭忠让他们安静下来。
“金殿之上,不得喧哗!”
继而,他再次将目光投向杨安,疑问道:
“安儿,说说理由!”
杨安拱手说道:
“刚才诸位大人说,新科学士没有经验,既然经验不足,为何不让他们入朝为官,往年州试之后只有十人进入甲榜参加殿试,如今殿试录取人数达到百人,若是不提前分配这些人进入朝堂积攒经验,等到下一届科举岂不是更加浪费时间?”
于笥冷哼一声,面向杨安说道:
“下官想问问太子殿下,若是将新科进士安排进朝堂,那他们该取代谁的位置?众所周知,朝中并不缺官员!”
闻言,百官们有些震惊地抬起头,于尚书的话中显然暗藏着另一层意思,那便是怪罪杨安利用罢官更替官员的意思。
蜀皇眉头紧皱,正打算开口帮杨安讲两句话,却被后者给抢了先。
“所以,我建议在各部设立实习制度,所谓实习便是前辈们的指导下,新科学士参加一定的实际工作,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取得实践经验、提高理论水平、锻炼工作能力,他们不会有任何官职与实权,仅仅是学习而已。”
“此等做法便是为朝堂提前预备官员,不然哪天有个官员突然病倒,也能有人接替啊!”
杨安说完这句话,还不忘看一眼于笥。
百官们又反应过来,太子殿下话中的意思便是“哎,我就罢官,你能拿我咋滴?”,想到这里,许多被杨安捧上来的官员纷纷笑了起来。
于笥的脸都被气绿了,轻摆衣袖退回原位。
杨安抬头瞥了眼蜀皇,见他还在考虑,立即拱手道:
“启禀父皇,除了实习制度,儿臣觉得应该再加一项官员考核制度,一旦有人达不到考核的标准,应当让能者居之。”
蜀皇瞪大了眼睛,没想到杨安竟然直接把这种话挑明在朝堂之上。
蓦然间,整个朝堂如同炸了锅一般,官员们拼尽一生才达到这个位置,若是这个考核制度出来,他们岂不是随时有被罢官的风险,许多人立即发生反对。
但杨安却丝毫不惧,再次说道:
“若是一个朝堂皆是庸才,无能之辈,这个朝堂甚至这个国家也就完了,本宫身为东宫太子,所做的决定皆是为蜀国,为百姓考虑,刚才的话只说到一半,既然有罚便有赏,本宫愿意捐出一千万两白银在朝中设定全勤、年终、业绩、功劳等数十道奖项!”
听到他的话,一位老臣立即站出来发声:
“太子殿下,我等入朝为官不是为了钱财,您怎可用银子侮辱我等?”
杨安冷哼一声,笑道:
“陈大人,您清高,您可以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