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时面对考古学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认知的唐人面前拿出这篇文章,无疑是碾压级的。
王东继续叙述石鼓文考据中的观点,于是众人便惊讶地发现,王东居然又继续把时间压缩,从石鼓文的铭刻手法可以将年代进一步往秦始皇时代压缩,从书法发展直接把时间定在秦始皇时代前几十年之,最后又开始举例出石鼓文书中出现的地名与历史上地名的考证,一路旁征博引,最后终于下出一个定论:秦献公时期。
而石鼓文书里提到了周朝史官,加上石鼓文出土地的历史,最终时间定在了史记记载的秦献公十三年,一次有周朝史官出席的秦人大型游猎活动,史官很可能在这次活动上作下此文,以为纪念。这也是那段时期周朝史官唯一出席过的秦国官方活动。
煌煌一论,直讲了一个多小时,一路上引经据典,在一旁的众人看的直接呆立。
那是什么感觉?
完全无法反驳,甚至无法插嘴,光是跟着想就有种被智商碾压的羞愧。
特别是想要反驳王东的人,这时连话都不敢说了,那感觉就像是他们拿着一柄剑准备与人厮杀,结果敌人直接带着一支重甲骑兵杀了出来,踩也踩死了。
“居然有个武官敢在堂上质疑小苏驸马?”
听到这消息,在场许多文人儒生都义愤填膺。
所以当王东在堂内洋洋洒洒地讲述自己的石鼓文考据时,在魏王府邸的外间许多前来参加文会的文人已经在心中盘算着自己要怎么用自己精妙的学问与繁复的文词将这不知好歹的王才有好好批驳一番了。
“呵呵,这家伙的名声,最近大家也听得够了,那什么猪肉颂在京城传扬的妇孺皆知,如果能当场出去将他狠狠打脸的话……”
闻言其余人等纷纷点头,还有没说的话,只要出头,绝对可以结交上魏王和苏勖。
参加文会的人中颇有几个才子,对于文章诗词之道信手拈来,众人纷纷开动灵感,转眼间便已得了好几篇,立论详实,观点新颖,可以用来讽刺王会的论断了。
众学子中灵性的人物,有些打了草稿,有些揣着腹稿,彼此交换一个眼神,信心满满变向文会的正堂走去。
“方兄,你也要去搏那王才有吗?”
“那是自然……吴兄,同去,同去。”
方学子和吴监生两人携手一起进了魏王府正堂,满心踌躇,自己今天便要用自己胸中万卷韬略,口诛笔伐,将那王才有辩驳的再无面目于人前立足。骂人,我等乃是专业的!
他们大步跨过了门槛,进入正堂,满脸堆笑,下一刻就只见在场所有人鸦雀无声,从堂上的太子、魏王到堂下最普通的士人,众人都围绕着一方长岸,看着案前一个模样俊秀身材高挺的青年。
两人又看看那青年手下,只见一张黄草纸上随手写就了几个文字。
怎么了?
怎么所有人仿佛都看到了什么令他们无比惊骇的东西?方学士和吴监生对视一眼,都不太明白。
然后便见众人也看过来。
吴监生小声道:“无论如何,该我等建功立业了!”
他也不管方学士怎么回应,心一横,咳嗽一声便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