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清从水大人哪里得知了和礼便是龚亲的事,又在牢中找到了龚亲遗落的刀片还有一些细小而短的毛发,龚亲便开始有些怀疑年雪里了。
可是年雪里似乎又没有到能派上用场的地方,再加上年雪里又一直在宫里,穆清更是找不到机会试探年雪里。
穆清将年雪里的事翻来覆去,从头到尾想了很多遍。
从最开始年雪里是如何进入他们的视线开始,因为和亲王喜欢年雪里,所以将年雪里从业州带回了京城。
年雪里和当今皇后长得一模一样,又恰逢皇后死,年雪里便代替成了假皇后。
如今再回头一想,穆清觉得皇后即便死了,也无妨,按照规矩发丧便好。为什么皇上一定要一个假皇后来冒充呢?
想到这里穆清突然有种后背发凉的感觉,直觉告诉穆清这里面一定有故事。
而这故事的开头便是和亲王。
如果一开始就是皇上、和亲王、皇后设好局,那么接下来进入这个局的人便是水大人。
穆清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若是如此,难道他们早就已经知道了水大人要谋反的事。
可是他们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再后来是苏婉月去了乌州,捣毁了在乌州的私兵。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年雪里和苏婉月便是一伙。乌州的事,也就很有可能是苏婉月和年雪里一手策划。
可是苏婉月和年雪里是前朝公主,为什么要联合当今皇上呢,而选择和帮他们的水大人做对呢!
莫非苏婉月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了这一切不过是水大人在骗苏婉月。
可是苏婉月是如何知道自己身世的呢?知道苏婉月身世的人,只有水大人、穆清、还有淑妃。
他们三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告诉,苏婉月的真实身份才对。
那年雪里呢?年雪里的身份可是年雪里自己所说。
难道这一切都是年雪里比对着水大人要造反的事,故意编了这么一个故事吗!
那么后来在牢里发现的那个刀片,也一定就是年雪里那日去道牢里之后,给龚亲的。
毕竟一个人,不可能没事带着一个刀片。
如果真是如此,这一切似乎很多事都能说得通了。
想到这里穆清直冒冷汗。
穆清想要立刻马上告诉水大人,可是他现在还不能,这些都仅仅只是他的推测,毫无真凭实据。
自从年雪里舍命救了水大人之后,水大人对年雪里是完全的信任。穆清若是拿不出证据来,水大人一定不会相信他的话。反而还会因此打草惊蛇。
所以穆清不能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告诉水大人。
毕竟这些都是猜想,并且前提是以年雪里与和亲王的关系为假为前提,他们知道水大人谋反为前提。
如果和亲王与年雪里的关系是真,这一切或许有些真的只是巧合也说不一定。
穆清这一个没有睡,他在书房想了一夜,来来回回在书房也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年雪里与和亲王,包括皇上都不能告诉穆清这一切。
除非,要嘛水大人造反成功,他们成为俘虏,在最后的时候说出,要嘛水大人造反失败,水大人一干人等人成为俘虏,马上就要被砍头,这个时候被告知。
可是这两种情况都太晚了,尤其是第二种情况。
穆清岂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既然不能被明明白白的告知,那么就只能试探了。
穆清思索了一夜,最终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试探一番年雪里。
可是要试探年雪里,在宫外的机会几乎没有。
即便是年雪里出宫去找和亲王,那两人既然要决定如此的故事开头,必定早就达成了某种默契。
即便侥幸被穆清证实了,可是仍然没有一个有利的证人。
宫外试探被穆清排除了。
这宫外不行,必定就只能在宫内了。
可是穆清一个堂上大臣,这后宫自然是进不去,即便进去了也只能被抬出来,到时候他没有机会,没有命来向水大人说明这一切。
于是穆清想到了在宫里的淑妃。
前些日子淑妃被皇上无缘无故就禁了足,想必淑妃心里也一定很不痛快,也一定想要寻找机会报复。
并且这一年多的时间,淑妃再也没有得到皇上的恩宠。
这淑妃心里的落差该有多大,这淑妃的心里该有多恨,若是能利用好淑妃这一点,倒是很完美。
毕竟淑妃参与这件事的性质变了。
没有人会怀疑到穆清,大家都只会认为这是淑妃为了争宠,向皇后的报复。
穆清自然也就能脱得一干二净。
于是穆清给淑妃写了一封信。
这信不能写太多,毕竟淑妃与穆清的关系也就是认识的关系。只要能够恰到好处地勾起淑妃的兴趣,勾起淑妃的欲望,便也就可以了。
于是穆清写给淑妃的信是这样写的:下官近日听闻民间有些传言,说这皇后与和亲王之间有一些事情,不知道娘娘可知。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也不能无风不起浪。下官得知娘娘今日在宫中受苦,下官倒是有一计谋,不知娘娘可愿意听一听。
写好信之后,穆清反复斟酌,仔细考量,最终装进了信封,托了这宫里的眼线将信送给淑妃。
虽然淑妃被禁足,整个宫里的人也全部都被禁了足。
不过这眼线可没有被禁足,他们将信放在了他们以往固定的位置。
媛媛每日都会去那里查看一番,确保不遗漏、不耽搁一封信。
媛媛拿到了信,赶紧给了淑妃。
淑妃打开信看了看,短短几行字,不过这字迹倒是很熟悉。淑妃一看便知道这是穆清的字迹,毕竟这么多年水大人和淑妃联系,很多时候都是穆清代笔。
一开始淑妃还以为大哥给自己写信,没想到看了内容才知道,这次似乎是穆清穆大人自己写给淑妃的信。
淑妃看了信觉得有些意思。
穆清可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闲工夫来管淑妃在宫里是否受苦。
开头写着和亲王与皇后之间的谣言,看来穆清是想借淑妃查一查这谣言的真实性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