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韩信的面背抉择(下)
蒯通见韩信犹豫不定,进一步劝道:“足下自以为和汉王亲密,欲建万世之伟业,臣以为是错误的。”
“当初常山王张耳、成安君陈余皆为平民时,相约为刎颈之交,后来因为张黡、陈泽之亊,二人相互怨恨。”
“常山王背叛项羽,携带项婴之头颅逃窜,逃奔汉王。”
“汉王派兵东下,杀成安君陈余于泜水之南,身首异处,遂为天下人耻笑。这二人相交时是天下公认最好的交情啊,然而,后来却相互攻讦。”
“为什么呢?毛病就出在欲望过多加人心难测呀。”
“今足下想以忠诚信义交谊于汉王,其交情必然不能胜过张耳、陈余当年的情形,而事情重轻大于张黡、陈泽之事。所以,臣以为足下想汉王必然不会有害于我,这是错误的。”
“想越国时大夫文种、范蠡帮助濒临灭亡的越国图存下来,甚至帮越王勾践称霸于诸候,立下不世之功却身后死亡。这就是野兽尽而猎狗烹啊。”
“以交友来比较,交情不如张耳、陈余;以忠信来比较,则不如大夫文种、范蠡之忠于越王。”
“这两个案例,足以看得清楚明白了。希望足下深远考量吧。”
“且臣曾听说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高于天下者不赏。”
“臣请言大王的功绩,足下涉西河,掳魏王,擒夏说,率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平赵、降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这真是功绩天下第一,而谋略世之难寻敌手啊。”
“如今,戴足以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于楚国,楚人不会相信;归于汉国,则汉人震恐。”
“足下欲要怀此殊功神稳安然而归,有可能吗?”
“且身处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重高于天下,真为足下感到危险啊。”
韩信听后,深深拜谢,说:“先生且住,容我好好考虑。”
劝说韩信的不仅是武涉、蒯通,韩信亲手提抜的一些中下级军将们听到风声,也相率来劝进。
韩信遇此轮番劝进,心中再也沉稳平静不下来了,思绪翻涌,夜难成寐,该怎么办呢?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从来没想过啊,没有过那种奢望野心啊,那本是可能永远与我无关的亊情,怎么今天就猝然摆在面前了呢。
我之特长乃是将兵打仗,毕生愿望是全军统帅,象白起、孙武一样,建不世之战功。现在,这些都有了,我已基本达成个人之宏愿,还要奢望什么呢?不要贪心不足蛇吞象啊。
汉王待我真好啊,可说千载难逢。士为知己者死,不曾是我的信条吗。